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民生-正文
劉 陽:“山寨”與“強拆”中的糾結
//agustinmoreno.com2015-08-27來源: 人民日報
分享到:更多

  最近頗受關注的建筑,是“雄踞”在鄭州西四環(huán)某家居市場廣場上的山寨版巴黎凱旋門。

  這座“凱旋門”高約20米,前面是一處噴泉,噴泉周圍的4排羅馬柱旁邊,各有多個高約2米的人物肖像,十足“巴黎范兒”引得不少市民慕名而來,圍觀拍照。

  在國內,如此這般的山寨建筑并不鮮見,從天安門、故宮、天壇,到英國“大本鐘”、倫敦塔橋、埃菲爾鐵塔、悉尼歌劇院、白金漢宮,諸多世界著名建筑似乎都可以找到“失散多年的兄弟”。對于這樣的現(xiàn)象,曾有外國媒體刊文諷刺:“想在一下午逛遍巴黎和威尼斯嗎?可以,如果你在中國!

  有意思的是,在不少地方“山寨”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和經(jīng)典建筑藝術的同時,許多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和藝術價值的中國古建筑卻沒有得到恰當?shù)谋Wo。在唯利是圖的發(fā)展理念下,作為文化符號而存在的建筑被強拆的事件屢屢發(fā)生。

  一邊是依葫蘆畫瓢、空有其表的東施效顰,一邊是“時不我與”、沖鋒陷陣一般地與歷史決斷,這其中的復雜心態(tài),實在讓一旁的看客也為之焦慮和糾結,而這其中最根本的“病灶”,恐怕還是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認同感和自信心的缺乏!巴鈦淼暮蜕泻媚罱(jīng)”,于是哪怕一座建筑徒有其表,也是模仿別人的好過自家祖上傳下來的。殊不知,人家的建筑也有人家的歷史意義,延續(xù)著人家的文化血脈,生搬硬造過來,除了讓人“到此一游”、側目一笑之外,還是跟咱扯不上“幾毛錢”關系。

  建筑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文化課、歷史課。保護好咱自己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筑,也是對老百姓民族文化認同感和自信心的保護。也只有保護好了老百姓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和自信心,中華優(yōu)秀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傳承,社會才能健康發(fā)展。

  《 人民日報 》( 2015年08月27日 17 版)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