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居住證管理辦法》結束了29天的公開征求意見,這是戶籍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步。從內容上看,其許諾的9項基本公共服務、6項便利無疑是進步。但居住證能否改變中國2.45億流動人口的生存現(xiàn)狀,尚有地方、部門利益要協(xié)調。
若能像《居住證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所說的那樣,漸次推開,推廣到全國所有省區(qū)市,必將是流動人口的福音。但鑒于國內各地經濟發(fā)展、政策剛性的不均衡,也不能過于樂觀,戶籍改革的關鍵還在于公共服務能不能普惠。
從目前列入承諾的9項基礎公共服務看,其所涵蓋的范圍很廣泛,醫(yī)療、社保、教育、就業(yè)、文體等均有涉及。但是,具體服務的內涵,則相對較為含糊。
以“免費接受義務教育”為例,具體情況千差萬別,比如,這一“免費”指的是基本的“有學上”,還是可以平等接受駐在城市相對優(yōu)質的義務教育資源?教育與考試是一體的,若不能在駐在城市參加中高考,那么這一條款的誠意顯然大打折扣。
再以“平等享有勞動就業(yè)權利”為例,每到年根兒,讓進城務工人員和當?shù)卣铑^疼的,就是欠薪難討的痼疾。至于社保、醫(yī)保、住房公積金等,大多漂在大城市的青年,很難獲得與當?shù)鼐用裢鹊谋U戏⻊。指望其通過一紙居住證完全化解并不現(xiàn)實。這不僅需要城市政府真正轉變觀念,承認外來流動人口的價值,還需要廣大民眾的理解。
與政府的決策猶豫相比,打消原住民的疑慮更不容易,它畢竟關乎一個群體的利益。但若是城市政府懸而不決,任其演變?yōu)樵∶衽c流動人口的利益對壘,良好的制度初衷很可能會在無休止的牽扯中消耗掉。
因此,落實流動人口公共服務已成當務之急,地方政府必須明確居住證改革乃是政府覆蓋公共服務的職責,不應有任何游移。改革開放30多年來,流動人口不僅部分改善了自身處境,也極大推動了中國城市的整體性繁榮,現(xiàn)在則到了通過反哺這一人群以催生新驅動力的時候了。
專家權威為何下降? 2011-04-27 |
水有多深? 2012-02-13 |
全民旅游時代重門票還是重服務 2013-03-22 |
胡印斌:缺乏民意的“門票新政”行之不遠 2013-04-15 |
央企一反對,改革就倒退? 2013-09-02 |
法制日報:嚴懲造謠者才能確保公共利益 2014-03-17 |
法制日報:期待簡政放權真正為公考降溫 2014-03-28 |
深圳特區(qū)報:收拾“政績工程”爛攤子體現(xiàn)政... 2014-10-28 |
中國青年報:城市郊區(qū)應該是一片青山綠水 2014-11-05 |
光明日報:社會撫養(yǎng)費新規(guī)當回應民意訴求 2014-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