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日,《廣東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草案修改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各界公開征求意見。修改稿在明確劃定食品攤販擺賣區(qū)域的基礎上,新增了“定點定時擺攤”的相關條款,允許食品攤販在臨時指定區(qū)域內擺賣。
允許食品攤販在臨時指定區(qū)域內擺賣,明顯擴大了食品攤檔的經營地盤和時間,如果此“條例”得以通過,對于廣大小吃攤販來說,是個重大利好。政策開一個“小口”,一些人的生計就多了一條路,甚好。出于食品安全、環(huán)境衛(wèi)生、公共秩序等考慮,許多大城市對臨時小吃攤總是不那么友好,恨不得一禁了之。即使網開一面,也前置諸多限制條件,準入門檻很高。流動人口密集的地段不準擺,準許擺的地段人氣不旺,一些小吃攤主為多賺幾塊錢只能淪為“走鬼攤”,與城管“打游擊”。
小吃攤給城市帶來的是不是只有負效應?未必。暫且不說,里子比面子重要,民生比形象更寶貴,一個照顧民生的城市才是一個有人情味的城市。即使出于面子、形象,小吃攤經營出特色也能給城市長臉、加分。像韓國,街頭小吃已成為該國飲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街頭小吃攤檔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燒烤串式,食客可選擇打包回家吃、或是站在路邊食用;另一種是帳篷攤點,這種攤檔是設在路邊空地的小吃攤,人們可以坐在攤子旁喝酒吃夜宵。我國臺灣地區(qū)亦是如此,無論是在人流涌動的地鐵口、時尚風向標的西門町、高等住宅區(qū)天母,還是游客聚集的士林,都有大量的小吃攤檔,物美價廉,人氣鼎盛,成為游客必到的景點和市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毋庸諱言,擴大路邊小吃攤檔經營范圍與時間,勢必帶來一系列問題。譬如食物安全、噪聲擾民、油煙污染、污水橫流、衛(wèi)生堪憂等等,會引發(fā)更多“鄰避沖突”。這些需要行政部門更有擔當,及時伸出“看得見的手”,通過規(guī)范管理化解矛盾。就說環(huán)境衛(wèi)生問題,通過發(fā)牌、定點的方式,確定攤主的衛(wèi)生責任,并通過經濟及行政問責的方式督促責任的落實。還有食品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監(jiān)督部門晚上也要組織力量巡街,加強食品質量抽檢,防止劣質食品流入市場,損害消費者健康。
通過街頭小吃攤感受民生溫度,才能真真切切感受民生之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