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新聞背景:在股市熱潮中,最近聽說有人投入170萬元本金加四倍融資,全倉了某只股票,此后該股連續(xù)兩個跌停,170萬本金全都虧光。盡管近日新聞有新的動向,但其中所提到的“四倍融資”引起不少人的關(guān)注。何謂金融杠桿?金融杠桿風險究竟有多大?如何規(guī)避這些風險?這些問題引起了熱議。
顧名思義,“杠桿”包含著能以小博大的意思。運用到金融市場,杠桿可以理解為運用小部分資金和“金融杠桿”這一金融工具放大投資效果。比如,購買住房,只要支付30%首付款,其余70%通過貸款,就可實現(xiàn)。一般而言,投資效果被放大的倍數(shù)用“杠桿倍數(shù)”來衡量,而以小博大的支點就是保證金。在杠桿運用中,保證金比例至關(guān)重要,它決定著杠桿的倍數(shù),直接調(diào)節(jié)著杠桿的高低。以購買手機為例:iphone6的市場價格為6000元,如果資金足夠,到蘋果專賣店全額支付6000元便可買到,此時保證金比例為100%;如果客戶只有3000元,那么可以從朋友那里借來3000元,湊齊6000元也能買到,此時的保證金比例下降至50%;如果客戶自己僅有600元,可以通過借來5400元購得手機,此時的保證金比例為10%。杠桿的大小和保證金比例互為倒數(shù),如果保證金比例為1/2,那么杠桿就為2,如果保證金比例為1/10,那么杠桿就為10。
綜上可見,金融杠桿有很多好處,如可以化解資金短缺的問題,可以讓人們用較少的資金,獲得較大的效用。但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金融杠桿同樣也是把“雙刃劍”,在放大效用的同時,也放大了風險。例如,如果買手機的保證金比例為50%,那么客戶在購買手機之后需要還3000元。此時,有兩種還款辦法:一是從自己的收入里拿出3000元,一次性或分期多次還款;二是把手機賣掉并從中抽出3000元還款。對普通商品而言,采用第一種方式的可能性比較大。第一種還款方式的風險,在于借款人未來現(xiàn)金流的持續(xù)性。購買股票等金融產(chǎn)品與購買手機等普通商品基本類似,但購買金融產(chǎn)品還款時采用第二種方式的可能性較大,這是因為,許多投資者是為了獲取投資收益,而非金融產(chǎn)品本身。以開頭的新聞為案例:本金為170萬,獲得的4倍融資額為170×4=680萬,本金加融資額合計850萬元,保證金比例為20%,杠桿為5:1。假如這筆投資是兩個漲停板,通常收益率為21%,則可以獲益178萬元(=850×21%)。同樣,如果是連續(xù)兩個跌停,收益率則為-19%,就損失近161萬(=850×19%)。再算上融資的成本,兩個跌停之后,投資人170萬元的本金差不多全部損失掉了?梢姡@5倍的杠桿令投資人收益率擴大了5倍,但最終以標準差衡量,其風險也會擴大5倍。
我國2014年下半年開始的這輪牛市,區(qū)別于2007年牛市的一個很大因素就是“杠桿”。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5年6月12日,滬深兩市兩融余額為22300.04億元,已經(jīng)超過滬深兩市每天的成交額,占A股流通市值達4%。獲得杠桿的方式有很多,拿房子抵押、通過信用卡套現(xiàn)、銀行信托等場外配資,以及融資融券等,這可以擴大投資者的收益,但無疑也增加了投資者的心理負擔。尤其當投資者不夠成熟、理性,以及大規(guī)模盲目運用金融杠桿時,就容易造成股市下跌過程中的盲目殺跌,放大市場整體風險。因此,證監(jiān)會始終提醒,各證券公司不得通過網(wǎng)上證券交易接口為任何機構(gòu)和個人進行場外配資,并提醒股民不要借錢炒股。
本質(zhì)上看,金融杠桿就是一個乘號,無論最終結(jié)果是收益還是損失,都會以一個固定的比例增加。因此,在使用這一工具之前,投資者必須仔細分析投資項目中的收益預期和可能遭遇的風險。此外,使用金融杠桿時,現(xiàn)金流的支出可能會增大,還必須要考慮到這方面的風險,否則資金鏈一旦斷裂,即使最后的結(jié)果可以是巨大的收益,也必須要面對提前出局的下場。股市本來就有較高的風險,融資可以讓收益成倍放大,但風險同樣被成倍放大,尤其是場外的“融資”類似借高利貸炒股,稍有不慎就會賠個精光。我國金融市場正不斷完善和成熟,為更加符合市場化的要求,規(guī)則可能會繼續(xù)放松,將來也會有更多金融工具可以運用,我們應該積極地看待杠桿投資,通過機構(gòu)投資者和未來可能參與到A股市場投資中的國際投資者的運用,杠桿可以使市場更具有效率。誠如利劍還需善者舞,金融杠桿需要成熟和理性的投資者來駕馭,反過來說,要駕馭金融杠桿,也必須要使自己成為更加成熟理性而非追漲殺跌的盲目的投資者。
法制日報:迪拜危機再敲風險管理警鐘 2009-11-30 |
法制日報:迪拜危機再敲風險管理警鐘 2009-11-30 |
人民日報:莫把陷阱當餡餅 2010-05-31 |
新華網(wǎng):溫總理向“市場原教旨主義”說不 2009-02-04 |
新華網(wǎng):溫總理向“市場原教旨主義”說不 2009-02-04 |
中國青年報:不受監(jiān)管的市場經(jīng)濟很可怕 2009-02-04 |
彭真懷:讓民間資本有個好去處 2013-08-09 |
人民日報:談“迪拜模式”的教訓 2009-12-01 |
任 曉:穩(wěn)增長不能僅靠微刺激 2014-07-22 |
人民日報:談“迪拜模式”的教訓 2009-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