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熱點聚焦-正文
遏制扶貧資金“雁過拔毛”
潘強 歐甸丘
//agustinmoreno.com2016-06-30來源: 安徽日報
分享到:更多

  從虛報冒領、騙取套取到克扣截留,再到明目張膽地吃拿卡要,花樣翻新的扶貧領域腐敗行為,將產業(yè)扶助資金、路橋建設資金、生活困難補助金等分割蠶食,最終落入少數基層干部的腰包。這種“雁過拔毛”式腐敗逐步呈現出量大、面廣、隱蔽化的態(tài)勢,必須依法遏制。

  公開透明不足,是滋生扶貧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一些困難群眾對扶貧政策的了解處于“村干部說什么就是什么”的狀態(tài),對扶貧資金使用的條件、標準、對象等非常模糊,采集扶貧數據、確定扶貧對象等工作幾乎由干部一手操辦。而基層干部在公示關鍵幫扶數據及扶貧資金使用時,更多是為了走程序,并非真正期望通過公示讓群眾周知。比如:有的幫扶對象公示通告貼在村口后,兩小時不到便被撕掉。公示程序雖然走了,但公開透明的效果并未達到,不知情的群眾仍無從監(jiān)督。

  公開透明存在硬傷,扶貧過程就會處在暗箱運作中,個別基層干部抱著違規(guī)也不會被發(fā)現的僥幸心理,成為扶貧資金的“寄生蟲”。這類基層干部“為群眾爭取一碗肉,干部要分一口湯”的做派,不僅成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攔路虎,也成為影響基層干群關系、損害困難群眾獲得感的重要因素。

  群眾是扶貧政策落實的利益攸關方,應當成為監(jiān)督基層干部的中堅力量。各級政府和基層干部要破除群眾發(fā)揮監(jiān)督作用的各種障礙,將扶貧政策準確、全面、細致地宣講到每個困難戶,盡可能提高扶貧全過程公開透明的有效性。建立公開透明的機制,扎緊制度籬笆,支持和幫助群眾積極通過多種途徑行使監(jiān)督權利,才能從根本上減少和遏制涉扶貧腐敗行為。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