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熱點聚焦-正文
西 坡:名字之于大學,鴻毛而已
//agustinmoreno.com2015-07-06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分享到:更多

  近日,為了誰可以簡稱“南大”的問題,南昌大學跟南京大學“打”起來了。6月底,南昌大學發(fā)布由江西省教育廳核準發(fā)布的章程,將“南大”定為自己的學校簡稱。南京大學師生為此感到很不滿,2014年12月經教育部核準發(fā)布的《南京大學章程》,已明確規(guī)定南京大學簡稱“南大”。南京大學校方也向教育部、江西省教育廳表達了“嚴重關切”。對此,教育部回應稱希望兩所高!皡f(xié)商解決”。

  關于誰是“南大”以及誰是“山大”“河大”“華師”,坊間歷來都有爭議。然而,筆者一直以為這只是聊以解悶的談資,沒想到有大學真的正兒八經地爭起來。師生為此動怒,校方明白表態(tài),圍觀群眾則樂得看熱鬧。

  其實這是一件很無厘頭的事,各學校在正式場合使用的都是不會產生歧義的全稱,而“南大”“北大”這樣的簡稱都是民間自發(fā)形成的。民間用簡稱只是為了方便,就像給人取外號一樣,兩個“南大”為他人對自己的稱呼爭個你死我活,堪稱荒誕。比如南昌大學,他省人如果不愿意承認你是“南大”,自己再怎么規(guī)定簡稱又有何用;再如南京大學,既然覺得南昌大學沒資格叫“南大”,由它自得其樂一下又有何妨?

  兩個小孩為爭一個外號打起來,尚且會被罵幼稚,何況是兩所大學。可悲的是,有這種“斗爭精神”的中國大學,不止兩所“南大”。前些天,兩所“川醫(yī)”也為同樣的事打了起來。4月28日,教育部批準瀘州醫(yī)學院更名為“四川醫(yī)科大學”。這一下,動了老“川醫(yī)”——四川大學華西醫(yī)學中心的奶酪。作為中國最早的醫(yī)學綜合類大學,從1953年到1985年,它的名字是“四川醫(yī)學院”,“川醫(yī)”之名直至今日。同樣是內部人爭得熱鬧,圍觀者看得糊涂。

  名字之于大學,鴻毛而已,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教學質量好,培養(yǎng)的人才優(yōu)秀,即使聽起來再偏僻的名字都能響亮起來。然而,國內的許多大學近年興起改名之風,一些“學院”紛紛改名“大學”,而且都喜歡用更“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名詞。它們似乎以為,有個響亮的名字,就萬事大吉了。大學之間對正式名稱的拼搶,演變?yōu)閷喎Q的爭搶,也就在同一條邏輯延長線上。

  如果說搶校名是務虛不務實,那么搶考生應該算務正業(yè)了。然而,前些天北大清華這兩所國內頂尖高校對高考“狀元”的拼搶,實在讓人大跌眼鏡。其手段之低劣,與兩所學校素日的名聲極不相稱。歸根結底,人們之所以認為“搶狀元”是一出狗血劇,是因為這兩所大學并不真是為了爭奪人才,而是為了爭奪“狀元”頭上的光環(huán)。因此可以說,搶“狀元”與搶名頭的性質并無兩樣,都不是真正為了教育。

  蘇軾《留侯論》有言:“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闭娴挠率,不會為了一只燒雞在街頭火拼。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大學身上。這么多大學都為虛名浮利爭來斗去,只能說明,其所挾持者不大,而其志不遠。

  爭虛名何如爭教育質量,何如爭體制改革,何如爭后世成就?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大業(yè),然而,國內的許多大學并沒有這個耐心,所以他們只能看到近在眼前的東西。我們期待中國的大學為真正值得爭的東西而爭,而不希望教育新聞向娛樂新聞看齊,大學之爭搞得像明星炒作。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