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敢讀書,敢讀自己不完全能夠把握的書,不啻是一種勇氣的體現(xiàn),亦是一種智慧的表達
作家王蒙說過,要敢讀書,敢讀自己不完全能夠把握的書,不要老讀比你智商還低的作者的書。此番話語,頗耐人尋味。
為何言“敢讀”?是因為這些書對于讀者是“自己不完全能夠把握的書”。既然“不完全能夠把握”,心里難免會擔(dān)心和畏懼。其實,就如孩子學(xué)走路一樣,一開始總會跌跌撞撞。然而,恰恰是跌跌撞撞地不斷積累,才能漸漸擺脫大人扶助,學(xué)會獨立行走。讀書亦然,如果一直“讀比自己智商還低的作者的書”,不要說難以進步,說不定連原來的那點知識積累和對于世事的悟性老本,也會因之而銷蝕。從這個意義上說,“敢讀書,敢讀自己不完全能夠把握的書”,不啻是一種勇氣的體現(xiàn),亦是一種智慧的表達。
手捧一本“自己不完全能夠把握的書”,要啃下來,就得花工夫。不聚精會神、刻苦鉆研不行,不甘當(dāng)學(xué)生、虛心請教不行,不勇于質(zhì)疑、善于積累不行!翱小弊x的過程,就是科學(xué)讀書、獲得知識的過程。這般“啃”讀,必引導(dǎo)人由易到難、由低到高獲取知識,并漸漸登上智慧的殿堂。
歷史學(xué)家陳寅恪認為,“曹沖稱象”的故事為假。依據(jù)是當(dāng)時氣候寒冷,孫權(quán)控制的南方已經(jīng)沒有亞洲象,又怎么能進貢給漢室大象?暫且不論結(jié)論正確與否,調(diào)動已有知識并多方求證、作出屬于自己的判斷,堅持這般讀書,不僅會有效地鏈接知識點,逐漸編織一張龐大的知識網(wǎng)絡(luò),還能幫助自己積淀刻苦攻讀所必需的堅忍不拔的品質(zhì)、舉一反三的悟性以及善讀善成的信念。
哲人說過:一個境界低的人,講不出高遠的話;一個沒有使命感的人,講不出有責(zé)任感的話;一個格局小的人,講不出大氣的話。讀書,就要站在“巨人”中間,去體味“高遠境界”“責(zé)任使命”“大氣格局”的內(nèi)涵。書籍的“巨人”,正是那些“人類各個時期具有承前啟后作用的最高智慧的結(jié)晶和精神豐碑”。一個人,若能堅持讀經(jīng)典,堅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觀察、思考問題,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家重要的是要不斷面對有難度的寫作”。如果說,追求“有難度的寫作”是為了“切近理想之境”,那么讀“自己不完全能夠把握的書”,則是為了拓寬視野,增添見識。天有涯而知無涯,只有勤讀書,多讀敢讀自己不完全能夠把握的書,才能氣象宏闊、滿腹經(jīng)綸。
真要做一個“敢讀書,敢讀自己不完全能夠把握的書”的人,必須求知若渴,否則便是空話。上世紀30年代北大有一句話:“正式生不如旁聽生, 旁聽生不如偷聽生!弊x書,若能涌現(xiàn)一大批“偷聽生”,則善莫大焉!
。ㄕ幾4月20日《學(xué)習(xí)時報》,原題為《話說“敢讀書”》)
光明日報:讓整個社會都洋溢著書香 2009-04-22 |
光明日報: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書香 2009-07-16 |
光明日報:讓整個社會都洋溢著書香 2009-04-22 |
光明日報: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書香 2009-07-16 |
魏英杰:讓旁聽之門處處開 2011-03-24 |
慕毅飛:下跪的教授與旁聽的學(xué)生 2012-09-12 |
于文軍:謹防“閱讀節(jié)”淪為擺設(shè) 2013-03-13 |
陳 冰:讀書是高貴的生活方式 2014-04-23 |
謝 潔:閱讀,是靈魂的壯游 2014-11-03 |
夏 海:讀書最樂 樂在人生 2015-0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