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3月24日一早,深圳36歲的IT男張斌被發(fā)現(xiàn)猝死在公司租住的酒店馬桶上面,當日凌晨1點他還發(fā)出了最后一封工作郵件。張斌是清華計算機碩士,生前就職于聞泰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負責一個項目的軟件開發(fā)。據(jù)其妻子閆女士說,張斌經(jīng)常加班到凌晨,有時甚至到早上五六點鐘,第二天上午又接著照常上班。(4月7日《南方都市報》)
要預(yù)防和避免猝死風險的發(fā)生并不難,有時候僅是“給心情放放假”,讓自己在忙碌之中“偷點閑”。這就要求每個職場者,一方面要淡看成功和得失,不過于功利和急躁,給自己更長的休息時間和更大的調(diào)整空間;另一方面則要學會自我保護,懂得拒絕與推卻,在多種選擇中去選擇最好的方案。對于猝死者而言,他們“不懂得休息,因為不懂得停止追逐”。
休息還沒有成為意識和習慣,更沒有成為一種素質(zhì),這是現(xiàn)代人的通病,也是“我為什么不幸福”的原因,F(xiàn)代人生活得很累,年輕人猝死的案例在不斷增多,患亞健康的人群數(shù)量越來越大,很多人不懂得休息,不爭取并且主動放棄休息權(quán),結(jié)果既傷害了自己也縱容了侵權(quán),并無助于全民意識的形成。如此看來,懂得休息,善于統(tǒng)籌,不要把個人的成功與否捆綁在金錢、權(quán)力、地位上,多一點興趣與愛好,以隨時給自己的身心放個假,隨時關(guān)注自己的身體狀態(tài),多一點鍛煉與體檢并不難實現(xiàn),否則就可能“今天用健康換錢,明天用錢去找健康”。
職場固然需要打拼也鼓勵打拼,但切不可為了目的而“用命拼”。有時候,停下腳步看一看,放下心情想一想,或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身體才是個人最大的本錢,若連健康與生命都沒有了,又拿什么去與別人競爭與打拼?若連自我保護都做不到,又何以去做好職場之事并最終獲得成功?但愿又一個“職場猝死者”的悲劇,能夠換來對健康的基本敬畏。
法制日報:防止性騷擾,用人單位應(yīng)盡“家長... 2008-12-05 |
道德觀察:道德成本,不該全由個人買單 2011-01-17 |
“過勞”之痛 2011-05-05 |
胡印斌:在過度勞累的壓力下自我救贖 2012-05-25 |
年終策劃:2012,請給自己做個健康年終... 2012-12-31 |
楊朝清:回家不該有“下班沉默癥” 2013-10-30 |
邵俊國:“加班”緣何成企業(yè)“文化” 2014-04-21 |
王石川:80后三十難立也許不必太沮喪 2010-01-09 |
西安晚報:白領(lǐng)“炮灰團” 2009-04-02 |
西安晚報:白領(lǐng)“炮灰團” 2009-04-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