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把不減損公民權利,不隨意增加公民義務的法律表述,化為能夠操作、能夠自洽的法律和施政實施原則,依法治國、依法行政就會取得最有實質性的進展。
4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首場新聞發(fā)布會上,大會發(fā)言人傅瑩表示,自2000年頒布以來首次修訂的立法法,修改內容十分豐富。為了加強人權保障,國務院部門和地方政府制定任何規(guī)章,只要沒有上位法律、法規(guī)依據的,不能減損公民權利,也不能隨意增加公民義務。
法無規(guī)定不可行是基本的施政倫理。法律決定施政的行為邊界和底線。但現實中,這一基本原則并未得到普遍遵守。一方面,人大作為最高權力機關,對立法的主導性亟待加強。據不完全統(tǒng)計,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guī)劃確定的64項法律中,有48部法律是由主管行政部門起草的,比例高達75%。行政部門成為立法主體,雖然有助于彌補人大立法專業(yè)性的不足,但也導致了部門立法的本位主義。另一方面,地方施政不乏跳出或繞過法律規(guī)制,以權代法,以紅頭文件代法的現象。稅收不遵循法定原則,拆遷條例有違上位法規(guī)定,屢見不鮮。
維護公民利益,不讓部門利益、地方政績與公民利益形成對立,立法法是第一道關口。這一道關口,既需要充分考慮地方治理的實際需求,又需要防止地方擅用立法權減損公民利益,因此,對于立法質量要求很高。
做到優(yōu)化地方治理和維護公民利益二者間的平衡,首先要突出上位法的地位。立法法修訂草案,將所有地級市制定地方性法規(guī)的權限修改為可以對城市建設、城市管理、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的事項立法。盡管由于地方發(fā)展的不均衡決定了地方立法的目的和內容必須符合實際情況,但是地方所獲立法權限,仍有上位法制約。小法不能逾越大法,是起碼的立法要求。否則,就可能造成公民利益受損。因此,有必要強化相應的立法審查程序。
讓立法不減損公民利益,還需要完善重點領域的法治環(huán)境。稅收是行政的重中之重。過去,由于稅收權來源混雜,征收過頭稅、以費代稅的現象嚴重,成為讓地方企業(yè)和個人利益受損的主要通道。規(guī)范部門的立稅征稅權限,清理賦予地方隨意征稅權的紅頭文件、臨時規(guī)定,已是當務之急。稅收法定原則的真正確立,可對依法行政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讓立法不減損公民利益,人大的立法水平急需提高。把握得住法治精神,立得了良法,查得了違法行政行為,才能保證立法權不被虛置,才能實施善政,才能保證公民利益。因此,人大需要引入更多的專業(yè)性人才,提高立法質量。引入司法助理機制,協助人大常委立法,是一個現實的思路。
立法法的修訂,蘊含了推進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的大命題。把不減損公民權利,不隨意增加公民義務的法律表述,化為能夠操作、能夠自洽的法律和施政實施原則,依法治國、依法行政就會取得最有實質性的進展。
檢察日報:期待公民權利從量變到質變 2010-04-09 |
檢察日報:期待公民權利從量變到質變 2010-04-09 |
長江日報:保護公民權利優(yōu)先于行政效率 2009-09-01 |
長江日報:保護公民權利優(yōu)先于行政效率 2009-09-01 |
京華時報:以公民社會阻卻拆遷涉黑化 2010-11-01 |
京華時報:期待新行訴法守護公民權利綠地 2014-11-02 |
張伯晉:人大立法給力,解除公民權利焦慮 2014-12-29 |
劉建國:厘清公私權界限 2014-12-29 |
新華網:新拆遷條例必須“拆”掉“三種意識” 2010-01-30 |
新華網:新拆遷條例必須“拆”掉“三種意識” 2010-0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