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打開一個臺,是抗日;再換一個臺,還是抗日;這邊是痛打鬼子,那邊還是鬼子挨揍……9月的電視熒屏,《戰(zhàn)火連天》、《雪豹堅強歲月》、《我的特一營》等一大批抗戰(zhàn)新劇相繼開播。據(jù)北京日報報道,飽受詬病的“手撕鬼子”問題還未解決,“?豳u萌”的新問題又冒出來。例如,《雪豹堅強歲月》給觀眾留下最深印象的,竟是劇中周衛(wèi)國的扮演者張若昀處處不忘耍帥的樣子:插著手,咬著牙簽,在炮火連天的大街上閑庭信步,“整個就是‘F4抗戰(zhàn)版’!”
今天是“九一八”,讀這樣的新聞,看這樣的劇情,讓人如鯁在喉:如此“戲說歷史”,如何警醒國人“勿忘歷史”?
對于近年來的抗日劇,我有種本能的警惕:戲說,還是正說?因為,這段歷史距今未遠,有許多當事人健在,有許多歷史遺存和見證還在。今天的人們復述和重建歷史的“現(xiàn)場感”,其實并不難。不要說在沈陽、北京、上海或者南京這樣曾經發(fā)生過重要歷史事件的城市,就是在許多無名的村鎮(zhèn)、僻遠的山野,當年的歷史仍舊銘刻在一代人的記憶里。各種抗日劇如果不尊重這種歷史記憶,人為制造出別樣的圖景和現(xiàn)場,這樣的劇就是戲說,就會模糊人們的歷史認知。
對抗戰(zhàn),我一直難忘老人說過的兩個歷史細節(jié):其一,鬼子當年溯淮河來犯,還沒見到鬼子,我老家方圓上百里的百姓就已經扶老攜幼、爭相逃難。村上有一個即將臨盆的孕婦,也跟著人群跑,沒跑幾里路,就在路上生下一男嬰,這個孩子后來得名“路生”。其二,日本宣布投降時,駐扎在我們縣城炮樓的十幾個鬼子還不知道,仍負隅頑抗,中國軍隊上百人連攻幾天仍未拿下,最后,日軍接上峰通知才舉旗投降。路生本人、縣城的炮樓我都訪問過,這兩個歷史的“見證者”至少說明:日軍侵華為禍甚巨,老百姓吃了極大的苦頭,打鬼子也絕非那么輕松有趣。
偌大的中華國土,類似上面的民間記憶、官方記述和歷史遺存何止千萬!我們所要做的,是打撈記憶、保護遺存、善待有關人士,是重現(xiàn)真實的歷史情境、傳播正確的歷史認知,而非走戲說的路數(shù),把一部浸透血淚同時又氣壯山河的抗日歷史,生生地編造成輕松、時尚甚至娛樂化的雷人劇,以換取所謂的收視率和經濟收益。建構年輕人的歷史認知,可以是教科書,也可以是人際傳播,當然更少不了大眾傳播。相較而言,大眾傳播更形象生動、更入心入腦,在塑造年輕一代歷史認知上更為有效。對抗日劇的拍攝者、播出者,理應有更高的底線約束,這一底線就是:不能歪曲歷史。否則,我們如何面對8年抗戰(zhàn)的血火、兩千萬同胞的亡靈?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苯衲晔羌孜鐟(zhàn)爭120周年,也是“九一八”事變83周年。想想看,百年家國史上,有多少恥辱需要記取、多少教訓需要總結,又有多少英雄需要緬懷、多少事情需要自強!令人欣慰的是,在這方面,國內有許多媒體開展了嚴肅的討論和反思,而在國家層面,也做了許多重要的制度性安排,比如立法確立抗戰(zhàn)勝利日和南京大屠殺公祭日等等。對于抗日劇的制作者和把關人,大有必要提醒下:停止戲說,正視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