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熱點聚焦-正文
李曉宏:給家長的“競爭性快樂”降降溫
//agustinmoreno.com2014-05-30來源: 人民日報
分享到:更多

  中國家長的集體焦慮,不僅折射了快速發(fā)展的社會“成長中的煩惱”,也凸顯了“競爭性快樂”的文化心理。

  如今的家長們像被按下“強迫鍵”。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搖籃期開始“搶跑”,各類早教班、興趣班、培訓班“樂此不!,進入中小學,考證熱、擇校熱也“高燒難退”。

  上學為了什么?傳統(tǒng)中國家庭對子女的期待多是“為了改變個人和家族的命運,出人頭地,向更高的地位攀登”。在不少國人眼里,比別人強才叫“成功”、才收獲“快樂”。家里再窮,只要孩子學習成績好,生活就有奔頭,心里就充滿幸福。幼兒園要上最好的,小學、中學要上最好的,大學要考北大、清華,中國的家庭就在為實現(xiàn)這樣一個又一個的奮斗目標中完成了對子女的教育。

  家長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無可厚非。但這種對“最好”的追逐,往往使人沉浸在“競爭性快樂”之中,很少看重自己的感受,更重視別人的評價。當別人的評價和自己的預期產(chǎn)生錯位時,焦慮便產(chǎn)生了。一個社會中,那些看起來不成功的其實是“沉默的大多數(shù)”,尤其是成績不好的青少年,因此自我評價低、自卑心強,個別心理失衡者為尋找發(fā)泄途徑甚至走向極端。

  教育的真諦是什么?一位少年的變化令人深思。這個孩子從小學習成績不好,脾氣也變得暴躁起來,和周圍人無法相處。他隨父母移居美國后,因為語言不通,情況更加糟糕。就在家長對他幾近絕望時,學校的音樂老師找到他,說:“我感覺你的音域很寬,音色也很好,你來跟我學歌劇怎么樣?”慢慢地,孩子喜歡上了歌劇,因為他發(fā)現(xiàn),唱歌時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感受世界。唱歌劇,讓他找到了自信。他想,歌劇我能唱好,其他事情就做不好嗎?于是他的英語很快變好,接著其他文化課的成績逐漸提高。后來,他被全世界最頂尖的茱莉亞音樂學院錄取,父親驚呆了。

  其實,每個孩子來到世上各有天賦,生活和教育的意義就在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特點和優(yōu)勢,提供有針對性的教育,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每個孩子都是個人意義上最棒的。教育強調(diào)自我感受,自己和自己比較,今天比昨天有進步,這次比上一次做得好,就是“好樣的”。這是青少年增強自信的重要途徑。

  一項關于企業(yè)家的調(diào)查顯示,他們當中,10%來自重點大學,10%沒上過大學,80%出身普通大學。普通人能走得遠,是因為他有一份持之以恒、執(zhí)著樂觀、積極自信的心理資本。我們要培養(yǎng)后勁十足的孩子,就要改變急功近利的“成功觀”,教給孩子“做事先做人”的道理和學問。

  “家長是社會的鏡像!彼刭|(zhì)教育喊了多少年了,可一遭遇考試,就會敗下陣來。因此,改變家長觀念同樣需要社會環(huán)境和相關制度的支撐。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diào)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