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又到結婚旺季,很多人會莫名其妙收到“紅色炸彈”--可能來自不太熟的同事,認識沒多少天的前同事,或是失聯(lián)多年的同學……日前,有一個帖子在論壇上很熱鬧,說是江蘇一名男子去參加短暫共事過的前同事婚禮,一個人去了,只出了100元禮金,結果卻被同事老婆一頓臭罵。(5月26日新華網(wǎng))
貌似已成坊間“傳統(tǒng)”:凡收到“紅色炸彈”者,不管熟不熟,親不親,即便人不到,禮總是要到的。這樣的無奈與悲摧,文藝節(jié)目常有刻畫,現(xiàn)實語境更是層出不窮。蘇州那名男子的“百元禮金赴婚宴”,雖說網(wǎng)上議論褒貶不一,但對其“禮輕招臭罵”的遭遇,幾乎都是聞之錯愕。由此,更加堅定了筆者的一個想法:“百元禮金”不是該罵是該行。
不知從何時起,國人的崇尚禮數(shù)和禮節(jié),已逐漸異化成了“人情逼如債”的唯獨看重禮金。這種風氣滋長蔓延開來,不僅物化了人際關系,而且還日益偏離了送禮道賀的初衷本義。所以,類似“百元禮金”這樣的“你我都輕松”之舉,其實不乏實踐約定。只不過,通常都存在于關系真正很鐵的親友之間;一旦回到“以收禮為目的”的庸俗場合,許多人又只得“打腫臉充胖子”,或是“隨波逐流”,或是“照例行事”了。
“百元禮金”并非缺乏民意期待,況且也是一種貨真價實的“國際接軌”。譬如在新加坡,不僅普通民眾都遵循一個“禮輕情義重”的饋贈原則,尤其是公務人員及其子女,在婚慶道賀方面,更加嚴守“謹防犯規(guī)”的清廉自律標準。所以,在人家那里,赴宴送禮若是過于大方或“土豪”,豈止引人擔憂,甚至還會招人側目。
反觀咱們“百元禮金”遭臭罵的現(xiàn)實,一則說明各地在提升公民的道德文明素養(yǎng)方面,或多或少,似還“流于表面,未觸要害”;再則,就“紅色炸彈”的只升不降而言,作為公務人員和公職人士,確實尚欠“再收韁繩”、更嚴要求。特別在中央八項規(guī)定、力糾“四風”的新形勢下,以一度被視作“禮尚往來”的各種致賀場面為突破口,嚴格規(guī)制禮金數(shù)額,堅決消除“引腐空間”,對官對民,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可行之策。
“百元禮金”不是該罵是該行。要在全社會形成這種和諧文明的新氣象,僅靠少數(shù)人士的微弱聲音、小圈實踐,肯定難有明顯改觀。因此,也應當作一項“系統(tǒng)工程”,和衷共濟地改變舊貌、力促實效。這當中,政府部門多管齊下的積極倡導,無疑乃是重中之重。譬如,可以形成機制,經(jīng)常舉辦公益性的集體婚禮,把新人們收取“百元禮金”,當作一種時尚新風;而作為公務公職人員,則必須強化自律、擴大監(jiān)督,嚴查嚴究非直系親屬的高額送禮;當然,把“百元送禮”作為“企業(yè)文化”、“社區(qū)文化”等的文明風尚,著力營造重禮重金羞于示人的社會氛圍,那就更是至關重要、不可或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