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禮讓”成為交通文明的一道亮麗風景
岳燕林
//agustinmoreno.com2016-05-23來源: 中工網(wǎng)—《山西工人報》
分享到:更多

  我們常常談論一種現(xiàn)象,即“擠公交車現(xiàn)象”。一輛滿載的公交車靠站了,為了能上車,下面的人都催促車上的人“往里走走”,車上的人總是回答“滿了,坐下一趟吧”?v使是剛剛還在擠車的人,一旦上了車,也立馬心態(tài)轉(zhuǎn)換過來,淡然地面對和處置還在擠著想上車的人的要求。

  這大抵就是站位不同的心理差異。現(xiàn)在我們也在遭遇一種類似的現(xiàn)象,叫“過馬路”現(xiàn)象。在一些沒有紅綠燈的過街人行道口,每天都在上演著行人與機動車之間“狹路相逢”的“對決”。面對醒目的過街人行斑馬線,一些開汽車的往往毫不減速,而是遠遠地鳴起汽笛,堅定地從欲過馬路的行人隊列中加速“穿越”而過;而行人大抵的做法是集結(jié)成隊,“勇敢地”向車流擠壓過去,“逼!避囕v,“截斷”車流,完成冒險的穿越之旅。

  為什么我們不能有一種通過斑馬線的“安全模式”?為什么過馬路只能“相爭”而不能“相讓”?

  斑馬線一般是由多條相互平行的白實線組成,好似斑馬身上的線條,所以稱作“斑馬線”。斑馬線的作用是引導行人安全地過馬路。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條規(guī)定,機動車行經(jīng)人行橫道時,應當減速行駛;遇行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應當停車讓行。機動車行經(jīng)沒有交通信號的道路時,遇行人橫過道路,應當避讓。

  多么簡單、明了的規(guī)定,然而落實起來就是出乎想象的“難”。 究其原因,無外乎“自我”二字。無論是開車的還是走路的,都以我為中心,“我忙”“我有事”“我要上班”“我要開會”“我要送孩子上學”“我要送家人看病”……不一而足,反正我得先行通過。于是乎,“斑馬線”上的爭奪不斷上演,而代價也是十分慘痛的。據(jù)有關(guān)報道,我國城市居民因機動車輛交通事故死亡的比例逐年上升,其中,僅2013年,就有17萬余人死于行人與機動車之間的交通事故。

  痛定思痛,車人博弈實質(zhì)是一種道德博弈。在交通行為中不懂得禮讓,是一種對生命的漠視和無知。不可否認,在“中國式過馬路”行為下,許多行人無視信號燈強行通過,干擾機動車正常行駛的現(xiàn)象有之。但即便如此,也須知車是鋼鐵,人是血肉,更何況是行進中的機動車?車人相較,前者處于絕對強勢地位,后者則屬天然弱勢。如果互不禮讓,必然出現(xiàn)擁堵甚至發(fā)生危及生命的交通事故。

  “君子者,禮讓!贝四酥腥A道德一條重要的理論!岸Y讓”和“規(guī)矩” 意識應該喚醒,“重禮讓”和“講規(guī)矩”應該成為全民的共同行為習慣。無論是“中國式開車”和“中國式過馬路”,都是缺乏“禮讓”精神、不講交通規(guī)則的行為,都是必須反思和徹底改變的“小我”習慣。如果大家都放低些“小我”,尊重大眾和他人這個“大我”,那么,今天你走在斑馬線上,你就有一種“安全感”和“信任感”。須知,開車的你,也可以是走路的你。

  自今年3月起,省城“五一路”等多條道路同時啟動改造工程,府東街等道路的承載量迅速暴漲,原本有限的道路資源一時間更顯逼仄。加之有的過街人行橫道沒有紅綠燈或是由于道路改造暫時拆掉信號燈,使人車爭道、車車爭道亂象叢生。要是在某路口正好又有學校、醫(yī)院或是群眾辦事部門集中,那種人車比肩接踵的混亂場面真是觸目驚心。在此情況下,加強道路交通疏導和弘揚交通文明,應該成為政府主管部門和全體公民的共同關(guān)注。我們呼喚,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讓互相“禮讓”、文明通行成為社會新風,成為省城文明、和諧的一道亮麗風景。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guān)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guān)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