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工人日報評論庫-正文
【科教時評】化解“寒門難出貴子”除了特招還需什么
吳學安
//agustinmoreno.com2016-04-15來源: 中工網—《工人日報》
分享到:更多

行路難(李法明 漫畫)

  近日,東北大學宣布,今年面向邊遠、貧困、民族等地區(qū)縣(含縣級市)以下高中,計劃招收150名勤奮好學、成績優(yōu)良的農村學生。該招生計劃由東北大學事先預留,不占學校在各省公布的普通類統(tǒng)招計劃。今年,不唯東北大學,多所重點高校都出臺一系列優(yōu)惠招生政策吸引農村學子。為暢通農村和貧困地區(qū)學子縱向流動渠道,早在去年教育部就對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學生工作進行全面部署。教育部要求高校要合理安排分省計劃,并向農村考生數(shù)量多、升學壓力大的省份傾斜。

  上大學,跳農門,一直是農村孩子改變命運的捷徑。但在上大學成本居高不下和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難的雙重沖擊下,不少已然步入大學校園的農村學子,對上大學產生了“想說愛你不容易”的苦澀;而一些農村家長盡一切力量供孩子讀書的熱情開始減退。這種尷尬逆轉的背后,有多少意味深長的因素值得人們關注與深思?

  不可否認,近年來農村孩子上大學需要付出的“代價”越來越大,而畢業(yè)后的“期望收益”則變得越來越小,這就導致一些農村家長和學子產生“上大學究竟值不值”的困惑。

  昂貴的求學成本、畢業(yè)了也不意味著就能獲得一份好工作,這份沉重與無奈引出了一個尖銳的疑問:農村家庭“砸鍋賣鐵供孩子上大學”,究竟值不值?盡管多數(shù)農家子弟從小就被灌輸了“不上學就沒有出息”的思想,堅信只有靠讀書才能真正改變命運,但如今,許多農家子弟并沒有靠上大學這條捷徑改變自己的命運。有的農家子弟大學畢業(yè)進城后,不僅不能給家庭帶來經濟收益,還要向家里伸手要錢買房子,更給“敗家子”的說法提供了事實依據(jù)。

  在上學貴和就業(yè)難的現(xiàn)實壓力下,不少農村學生的教育投入與產出之比,至少在畢業(yè)后的初期是失衡的。農村家庭對高等教育的“購買力”向來不如城市家庭,有關部門在醞釀高校收費改革時,首先應看看占“中國大多數(shù)”的農村家庭的實際承受能力,使收費改革盡可能地與多數(shù)百姓承受能力接軌;其次,要反思現(xiàn)行高教體制的不足。

  現(xiàn)在不少學子雖手握一張大學文憑,但所學專業(yè)知識及實際操作能力,與社會需求、市場需求相距甚遠。因此,今后高校應在調整專業(yè)設置、提高學生培養(yǎng)質量上下工夫,使包括農村學生在內的所有畢業(yè)生走出校門的時候,都能具備足夠的就業(yè)競爭能力,使農村父母的“血汗錢”花得物有所值。

  當然,對目前上學貴就業(yè)難產生的“新讀書無用論”,農村家長和孩子切莫僅僅因為眼前的就業(yè)難而放棄上大學的機會。而應該把眼光放遠點。畢竟“就業(yè)寒冬”只會是暫時,而孩子們學習的黃金期卻是一去不復返的。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