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直在默默獎賞那些讀書學習的人
文/龔先生
最近有兩件事刷了屏——
一是,在日前教育部舉辦的新聞通氣會上,針對“河北體育學院40名大學生曠課多被直接退學”“中國人民大學擬給予16名學生退學處理”等事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各個學校在管理方面嚴起來是一個共同的做法,如果學校是依據(jù)相關規(guī)定作出的處理,這是一個好的信號。他還指出,“我們去年也說過,要讓一部分學生天天打游戲、天天睡大覺、談戀愛這樣的日子一去不復返!薄艾F(xiàn)在有學生不對自己負責,不對家長負責,不對社會負責,他就應該付出自己應有的代價!
二是,深圳市龍華區(qū)前段時間引發(fā)熱議的“年薪30萬聘中小學老師”,共吸引了海內外3.5萬人報考,結果有491名青年才俊入圍。其中76人畢業(yè)于清華北大,博士23人,近9成是研究生,一舉打破了教師薪酬低的刻板印象。
之所以要把這兩件事聯(lián)系在一起,原因并不復雜,它能讓我們看清社會的真相:這世界上,有始終努力讀書的人,也有在校園揮霍青春的人。始終努力讀書的人可能會拿到好文憑,繼而拿到優(yōu)厚的薪水,而在校園肆意揮霍青春的人,不僅就不了業(yè),甚至可能畢不了業(yè)。
這有點殘酷,但很公平。
有句話說,你覺得讀書苦,那一定是沒有嘗過生活的苦。對極了,和生活相比,讀書其實簡單而純凈。如果你吃不了讀書的苦,大概率也吃不了生活的苦。因為讀書需要的就是自律和挑戰(zhàn),一個人能做好這兩樣,多半就能應付好讀書,大概率也能安排好一份理想的生活。
當然,這里強調的是“大概率”。也有許多讀書不好,照樣事業(yè)成功的著名人士,但那是特例中的特例。不是隨隨便便一個人就能成為比爾·蓋茨、韓寒、成龍或丁俊暉。他們都是某個領域的絕對天才,普通人無法復制他們的道路。而且離開校園后,他們一樣善于從書本和生活中學習,他們也從來不鼓勵其他人效仿自己。
高二就退學的韓寒,就曾在微博中談到:“退學是一件很失敗的事情,說明在一項挑戰(zhàn)里不能勝任,只能退出,這不值得學習!
所以,不要輕率地說,不讀書也有可能有一份好生活——是有那種可能,但兌現(xiàn)那種可能的幾率很小,且沒有規(guī)律可尋。對于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讀書學習才是人生一條可靠的“捷徑”,這條路曾被無數(shù)人和無數(shù)事實驗證。
因此,我們需要告訴我們的孩子:不需要考慮太多,該讀書時讀書,該學習時學習。作為一個學生,讀書是學生的天職,是向這個世界承擔負責的一種方式。即使“貴”為大學生,如果不學習,也得為此付出代價。
我們還需要告訴我們的孩子:這條路當然辛苦,所以古人才說“十年寒窗”,但只要目標堅定,找到規(guī)律,養(yǎng)成習慣,就能得到苦中之樂。
日前,央視曝光了一位清華學霸的每日計劃表,瞬間沖上熱搜。這份計劃表是清華校史館舉行的“清華大學優(yōu)良學風檔案史料展”中一份展品,來自一位本科生。
在這張計劃表里,密密麻麻地寫著他每天的學習進程:凌晨1點睡覺,清晨6點起床,6點40開始學習。除了每天完成固定課程,還包括了每周兩次的講座充電,兩門外語的學習,還有固定的鍛煉時間。連晚上9點到凌晨1點全都安排滿滿當當。
他顯然比那些退學的孩子要優(yōu)秀得多,可是他還是那么努力。他不知道苦嗎?他當然知道,但他的苦中一定有大樂趣在。他已經連拿4年一等獎學金,還未畢業(yè)就被某央企以特殊人才提前聘用。
讀書永遠有用,而且這個世界一直在默默獎賞會讀書學習的人。
當然,龔先生絕不鼓勵“唯分數(shù)論”“唯學歷論”,但認為,對于每個人來說,讀書學習是需要被認真對待的事情。即使離開校園后,所有人都需要繼續(xù)學習。不分年齡,且無處不在。在當下高速運轉的信息化時代,學習和工作、校園和職場的邊界變得日益模糊。那些有著良好學習習慣的人終會獲得應有的回報,而不愛學習的人將歸于平庸。
還有,好好讀書學習,不完全是出于功利目的,它也是人生修為、素質養(yǎng)成的一部分,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往大里說,讀書學習,是個人行為,也事關民族和國家的未來,是一件需要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的人生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