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一個人要擺譜,大概在三種情形下最有可能,一是出名了,二是闊綽了,三是有地位了,而在文藝界,這三種情形都會出現(xiàn)。所以,這些年來,擺譜甚至已經(jīng)成為一種風氣。
出名是文藝界特征,有了名自然就有粉絲,就有觀眾,就會圍觀,圍觀不但在網(wǎng)絡(luò),更顯示在現(xiàn)實生活里。名人一出現(xiàn)在公眾場合,既有鏡頭,也有萬眾的目光。有一年我去浙江的一座名山游覽,不想整條山路都被圍堵得水泄不通,寸步難移,原來是一位女演員在登山。圍到最后,女演員不得不折返,而我們這些游客也只能原路返回。觀眾圍觀,當然怪不得文藝名流,為了現(xiàn)場的秩序,采取一些安保措施也無可厚非,但有些人卻屬于自己擺譜,喜歡講排場,出去演出、開講座,動不動就警車開道,還要當?shù)仡I(lǐng)導出來會見、請客、觀看,時不時就要前呼后擁,頤指氣使,助理、保鏢、服務(wù)人員跟了一堆,拿鞋的、扛服裝的、拎包的、化妝的,什么都要別人伺候。
有名了、演出多了、發(fā)行量提高了,收入自然增加,人一闊,臉有時也容易變。吃的、喝的、穿的、住的,有人因此就可能日益“高標準、嚴要求”,不允許有絲毫馬虎,否則就大發(fā)雷霆。還有不少人特別喜歡炫耀,不管什么場合都忍不住要顯擺自己住的是什么“府”“庭”“宮”“灣”,在海濱、勝景直至國外都有別墅,穿的是什么名牌,用的是哪國進口產(chǎn)品,開的車花了多少巨資。有一位演員,演出之外兼做老板,日進斗金,譜就更大了,住賓館一定要“總統(tǒng)套”,吃飯必須在“一號包房”,唱個歌講幾句話也非要“帝王苑”不可。某次我在一家賓館上公共衛(wèi)生間,忽然進來幾個保鏢,把里里外外都搜索了一個遍,還以為什么要人來了,結(jié)果是那位老兄駕到。
文藝界的人也可能會有權(quán),有了成就在本領(lǐng)域里面可能還會擁有地位,有權(quán)有地位以后的發(fā)展常常是兩種,或是用自己的才華為文藝事業(yè)服務(wù),或是只為自己服務(wù),為自己服務(wù)之一,就是用權(quán)力與地位提高擺譜的資本。我見過一些人,獲得了官位或職位后,最先想到的就是待遇,而且待遇只能就高不能就低,走路要“貴賓通道”,休息要“VIP”,上飛機要頭等艙,下飛機要有人在艙門迎接,乘車要長驅(qū)直入,吃飯要坐主桌,每次的座席不挨著接待單位的一把手就不高興。有一回出境,所有人都一樣,沒什么特別待遇,可一位有職在身的演員居然對著機場服務(wù)人員放聲高喊:怎么沒有“VIP”!“VIP”從哪里走!
這些個擺譜還經(jīng)常發(fā)生在下基層的過程中,明明是去慰問,卻依舊一絲不茍地堅持講究頭等艙、“VIP”、首長席、貴賓包間、主桌、套房,稍不滿意,就撂挑子、裝病,或者干脆一拍屁股走人,讓基層慰問都變了味兒。
近些年,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實際,對有些人而言,常常只在口頭上說說、文章里寫寫,而在現(xiàn)實生活的朝夕之間卻完全是另一回事,一些演員在舞臺上可以與基層的觀眾面對面,直至請幾位老鄉(xiāng)上臺與自己并肩演出,但在臺下卻高高在上、極力疏遠群眾,時刻不忘維持自己的那份特殊待遇。尤其有的藝術(shù),本來就來自民間,因老百姓喜聞樂見、因貼近社會生活才興旺起來,可靠大眾喜愛而出名后的一些演員,日常生活里卻什么都講特殊化,偏愛擺譜,每次擺譜還都令人瞠目。這樣的貼近,是有缺陷的貼近,心理上的距離其實十分遙遠。
貼近,我想,不能只體現(xiàn)在為基層觀眾的幾次演出中,更需要在日常生活里深入社會,吸吮民間文化的養(yǎng)分,了解大眾的文化需求。因為只有這樣的貼近,才能創(chuàng)作出反映社會心聲的作品,保持藝術(shù)之樹的常青。
少擺譜、多貼近,是樹立文藝界良好風尚的初步,連擺譜都改不了,遑論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