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理論頻道文史縱橫-正文
歸鴻羸牛月甕里
——蘇軾流寓人生的三個意象
張學松
//agustinmoreno.com2015-05-11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更多

  

  宋建中靖國元年五月,蘇軾在金陵重逢僧友曇秀法師,作《次韻法芝舉舊詩》一首①,曰:“春來何處不歸鴻?非復羸牛踏舊蹤。但愿老師真似月,誰家甕里不相逢。”七月,蘇軾客死常州!傍櫋薄芭!薄霸隆比齻意象貫穿在東坡流寓人生的不同階段,此詩雖只有短短四句,但可謂其流寓人生的終結。細細讀之,頗感意蘊深厚,是東坡人生境界的升華與超越。

  青年時期,東坡作《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币浴把┠帏欁Α庇魅松h忽不定!傍欙w那復計東西”一語成讖,預示了東坡一生漂泊流寓。此時,東坡與乃父、其弟科舉高中,名動京師,赴任鳳翔,人生并無失意,只是詩作于冬季雪天,弟子由詩有句“共道長途怕雪泥”,抑或由此觸發(fā)而生感慨。“鴻飛那復計東西”是不幸而言中。“烏臺詩案”后流貶黃州,心態(tài)大變,《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再用“鴻”意象,但此鴻非復“飛鴻”,而是“縹緲孤鴻影”的“孤鴻”!肮馒櫋迸c“誰見幽人獨往來”之“幽人”合二而一,驚恐、孤獨、迷茫而傲世不屈,“幽獨”成了中年東坡的流寓心態(tài)。元祐五年守杭時作《賀新涼》:“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表現的也是這種心態(tài)。與之相連,眷念西蜀故土成為其漂泊異域他鄉(xiāng)時的情結。他甚至認為開在黃州“陋邦”、“幽獨”無賞、“土人不知貴也”的名花“海棠”也是鴻鵠從西蜀銜子飛來。再歷惠州、儋州之貶,閱盡人世滄桑,本就樂天的東坡,晚年更為淡定從容!洞雾嵎ㄖァ酚钟昧恕傍櫋币庀,但此“鴻”既非“飛鴻”,復非“孤鴻”,而是“歸鴻”!昂翁幉粴w鴻”即任何地方都是“鴻”的歸處!皻w鴻”意象呈現了詩人消融故鄉(xiāng)與異域、四海為家的心態(tài),所謂“三年瘴海上,越嶠真我家”“海南萬里真吾鄉(xiāng)”是也。

  元祐七年東坡守揚州,有詩《送芝上人游廬山》:“二年閱三州,我老不自惜。團團如磨牛,步步踏陳跡。”元豐七年東坡離開黃州貶所,八年回京高居廟堂,一度騰達中興,但由于與司馬光等不合,多次自請外放。元祐五年出守杭州,六年召回京任翰林承旨,是年又出守潁州,七年徙揚州,故曰“二年閱三州”。頻繁的流寓經歷讓東坡感到自己猶如轉磨之牛,“步步踏陳跡”。人生本來短暫,如此顛簸,其心靈之苦可以想象,“磨!鄙醵不如縹緲的“孤鴻”,“幽獨”的海棠、榴花。紹圣五年是東坡到海南的第二年,其子蘇過用船把長子蘇邁寄的書、酒運回海南,并作詩一首,其侄蘇遠和之,蘇軾詩曰:“我似老牛鞭不動,雨滑泥深四蹄重。汝如黃犢走卻來,海闊山高百程送。”此詩“!钡囊庀笠环譃槎袄吓!弊杂,“黃犢”喻蘇過。東坡當年63歲,剛到海南,對“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的環(huán)境很不適應,環(huán)境的惡劣加上老邁,讓他感到人生途程的艱難,但此“老!币逊俏羧盏摹澳ヅ!笨杀,雖然“蹄重”可它還是在前行,“磨!眳s是永遠走不出“磨道”這個圈,空間的闊遠與局狹判然分明。尤其東坡把兒子喻為“海闊山高”“走卻來”的“黃犢”更見其精神的愉悅!包S犢”已非東坡這頭“老!笨杀,但他雖不能至而心向往之!袄吓!笔强陀^現實而“黃犢”則是其精神追求。經過“惠州”流貶生涯的沉淀,東坡的精神今非昔比。寫作《次韻法芝》時東坡已經66歲,不僅年邁且體弱病重,即將走到生命的盡頭,故已成“羸牛”。但這頭“羸!币巡辉佟疤づf蹤”!胺菑唾Lづf蹤”是東坡精神的大解放。此詩之“羸”與上詩之“老”皆是東坡之“身”之“形”,“非復”“踏舊蹤”則是其“靈”其“神”,身雖“老”,形雖“羸”,而心靈、精神卻突破“陳跡”,得到了升華與超越。

  “月”的意象在東坡作品中比比皆是,人們最熟知、最為擊節(jié)稱賞的是那首熙寧九年作于密州的《水調歌頭》。作者于熙寧四年為避開京城政治漩渦改任杭州通判,七年調知密州。此詞乃醉后抒懷,開篇“明月幾時有”即把讀者引入亙古宇宙起源的哲理思索,然后以“天上”“人間”的對比表現作者出處的雙重困惑與矛盾心理。下闋詠月懷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以變幻不居的宇宙規(guī)律說明人間的聚少離多,勉勵人們從自然規(guī)律中尋求“隨緣自娛”的人生意義,超然曠達。但似乎造化弄人,作者與子由手足分離,深夜思念難以安眠,而明月偏偏“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月本“不應有恨”,人圓月圓和諧自然該有多好,可它為什么常常在人們分離的時候圓呢?月圓人不圓,此月還是“有恨”。詞人外表的曠達難掩深藏于心的郁憤,詞是詠月絕唱,而詞中“月”的意象所呈現的主體心境卻是不平靜的。

  元符三年東坡遇赦北歸,《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詩曰:“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痹娙顺舜苟,至三更時分,連綿的雨與刮了一天的風也停了,云開霧散,只見天空一輪皓月朗照大海,天的容貌與海的顏色呈現出本真的面貌:澄明、清澈、靜謐,了無芥蒂一塵不染。這里“月”與“!钡某纬号c明凈正是東坡心胸的澄澈明凈,“天容海色本澄清”的境界正是東坡海南歸來時的人生境界。此詩“月”的意象是與東坡“游”的思想結合在一起的。詩的最后兩句“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把遠貶南荒九死一生的遭際看作是“奇絕冠平生”的游歷。東坡從海南北歸中不少詩中用“游”字,如“忽然跨海去,譬如事遠游”②,“相隨十日還歸去,萬劫清游結此因”③,“吾生如寄耳,嶺外亦閑游”④,“室空惟法喜,心定有天游”⑤等,從“游”到“清游”“閑游”,進而到“天游”,東坡的思想境界是漸次遞進層層轉深的。所謂“天游”,源于《莊子·外物》“心有天游”,即“天人合一”“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物我兩忘”的“逍遙游”,是進入自由王國的一種精神境界。這種自由王國的境界也即“天容海色本澄清”的境界。

  《次韻法芝》也用了“月”的意象,此“月”與“甕里”的典故密切相連!陡呱畟鳌ご最^和尚頌》:“揭起醋甕見天下,天下原來在甕中,甕中原來有天下。”又《五燈會元》載遵古禪師曰:“大悲菩薩甕里坐!笨梢姟爱Y里”是一個牢籠萬物包容天下的所在。東坡期望法芝師如一輪皓月將清輝灑滿人間普照天下,這既是對法芝的期望,更是東坡心境的自我寫照。較之《六月二十日夜渡!分小霸隆钡囊庀,此處更多了一層普遍與永恒的意義,是東坡人生境界的一種新的升華與超越。

  由“飛鴻”到“孤鴻”再到“歸鴻”,由“磨!钡健袄吓!痹俚健百!,由“有恨之月”到“澄澈明凈之月”再到“普照天下之月”,勾勒了蘇東坡漂泊流寓一生的途程,也反映了東坡心靈與精神的變遷。在走向生命終點時,東坡作《次韻法芝》一詩,既是對流寓一生的終結,也是對人生終極意義的思考,是他人生境界的升華與超越。此時,一生的顛沛流離,人世的悲歡,人情的冷暖,功名利祿等等,在東坡心中統(tǒng)統(tǒng)化為烏有。他不僅“物我兩忘”,而且希望如一輪明月,普照人間輝映天宇,給宇宙萬物以大愛大關懷。(作者單位:廣東海洋大學文學院)

 、僖韵潞喎Q《次韻法芝》。本文蘇軾詩文俱見《蘇軾集》。

 、谝姟秳e海南黎民表》。

 、垡姟端蜕鄣朗繌┟C還都嶠》。

 、芤姟队艄屡_(再過虔州,和前韻)》。

 、菀姟逗完栃邢龋ㄓ糜艄屡_韻)》。

零容忍黨員干部追求低級趣味

  趣味屬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選擇,黨員干部遠離低級趣味,關鍵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墻”,還要備好……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