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春潮涌動的五月,如影片《萬物生長》的名字一樣,一大批的青春題材電影,生動而又頗具規(guī)模地出現(xiàn)在了人們的視野中。不僅有根據(jù)馮唐小說改編的電影《萬物生長》,也有在前期的電視劇中積累了超高人氣的《何以笙簫默》,有以“蘇有朋導演處女作”作為響亮名號的《左耳》,也有匯聚了青春影片熟悉面孔的《年少輕狂》。近年來,以《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等為代表的一批青春影片,逐漸形成了鮮明的視聽風格與審美品格,有了相對一致的敘事模式與商業(yè)策略。這些講述著青年人的故事、明確地以青年觀眾作為目標群體的影片,其主題不曾脫離年少之人對愛情的追尋,它們的視聽呈現(xiàn)緊緊扣動著觀影群體的懷舊心弦。放眼未來,青春影片,又能否給正在經(jīng)歷或剛經(jīng)歷青春時代的群體,更為深刻的觀察和觸動心扉的價值觀引領?
愛情之外,青春何有?
愛情,是近年國內(nèi)出品的青春影片中最慣用的表現(xiàn)手法。它的存在,符合觀眾對這一類型影片的期許,也符合人們對于青春時代成長經(jīng)歷的想象。綜觀這些青春影片,從《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后會無期》到剛上映的《萬物生長》,無一不以愛情作為影片的主要內(nèi)容,甚至唯一內(nèi)容。
然而,愛情卻并不是每個人在青春年少時唯一的主題。影視作品,更是可以藝術性地對青春的多主題進行選擇與表現(xiàn)。在成長的路上,與尋求愛情并行的,還有尋求專業(yè)發(fā)展,與尋求專業(yè)發(fā)展并行的,還有尋求關于真理的答案、對于自我的發(fā)現(xiàn)。一名國家隊擊劍選手因未能成功入選奧運會國家隊,被迫選擇到大學校園開始另一種人生。他在對陌生領域的知識學習中、在幫助同學追求戀人的競爭過程中,與專業(yè)領域的“學霸”、擊劍社團的領軍人物進行了一次次的對決,對方的性格、思想與行動,觸發(fā)他開始反思自己失敗的原因,認識到超越自己才是真正的贏,最終以成熟而積極的心態(tài),擁有了精彩的校園生活,并同樣贏得了世界冠軍。這是微電影《賽點》中的情節(jié),其主人公正是以獲2012年倫敦奧運會男子花劍個人賽冠軍的雷聲為原型,因此也帶來對青春內(nèi)容的另一種側(cè)重。
在成長的過程中,與對戀愛關系的探問并行的,還有對人與世界、人與國家、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自我等一系列關系的探問。而這些,或可以成為與愛情并行不悖的推動人物成長的敘事線索,或可成為故事的主要敘事落點,而不是如當下的青春影片,將成長的主題簡化為單一的愛情,將專業(yè)領域的追尋虛化為愛情故事可有可無的背景。
懷舊之外,青春何需?
懷舊,成為經(jīng)歷青春時代的人們,或者試圖了解青春時代的人們,在觀看青春影片時,普遍消費的一種情緒。;ㄐ2荩淌覍嬍,自行車上的白衣飄飄,籃球場上的迎風奔跑,錄音機里的流行歌曲,大喇叭里的通知公告……一系列的服裝、道具等視覺造型手段和音樂、音效等聽覺造型手段,將這些旨在對接觀眾懷舊心緒的符號,準確地表達,彌漫地渲染。然而,當人們面對青春時,除了緬懷與追憶,是否就真的不再需要其他的情緒?
生命軌跡中的任何一段歷程,都有著不可替代、無法抹去的存在意義。然而,青春年少的時期,卻是這生命軌跡中有著顯著特征的一環(huán)。在這個時期,少不了痛苦迷惘的思考、難以安放的欲望,也是在這個時期,人們開始確立自身存在的意義、直面與傳統(tǒng)和主流的對抗、體驗個體擁有的力量、發(fā)揮取之不竭的熱情與能量、暢想未來可能的方向。正因此,對于青春的描繪與呈現(xiàn),才成為世界各地的影視創(chuàng)作中普遍涉及的題材。同樣也是因此,對于青春影片的創(chuàng)作,不僅可以提供緬懷,更可以提供吶喊與反省,并足以散發(fā)出獨特的魅力與耀眼的光芒。
筷子兄弟的首部影片《老男孩》中,懷舊的氣息固然豐富,可更為響亮的話語,則是向觀影者追問了青春的夢想現(xiàn)在何方!皦粝,對不起”,成為很多人觀影過后含淚打下的字句,“夢想,要堅持”,更成為很多人觀影過后對自己繼續(xù)前行的鞭策。而在電視節(jié)目《等著我》《青年中國說》中,向我們呈現(xiàn)了許多積極面向未來的青春身影。這些人物雖平凡,但這些行動足夠有力,這些故事足以感人。他們讓我們知道,了解青春,不僅是了解青春的惆悵與無奈,也了解青春的美好與思索;延續(xù)青春,不是只需要緬懷與追憶,而是更需要肩負起責任與擔當。
物質(zhì)之外,青春何往?
影視作品包含著一定的價值觀,價值觀或在流淌的影像符號下暗自潛藏,或被劇中的人物通過臺詞直接表達、直言不諱。青春的夢想是什么?青春的未來為何而來?在物質(zhì)的豐富、欲望的滿足之外,什么會令我們真正感受到幸福?這些都是青春影片在價值觀層面涉及的問題!缎r代》的創(chuàng)作者郭敬明說,他非常想記錄他看到的上海。于是,我們可以看到物質(zhì)與金錢對于愛情的重要,看到權勢與地位對于解決實際問題具有的強大能力,看到富足甚或奢侈的生活映象對于銀幕前年輕的目光實現(xiàn)有力的吸引與滿足。
很多時候,影視作品只是一面鏡子,反映著現(xiàn)實生活,也局限于現(xiàn)實生活。當我們以客觀而審慎的態(tài)度觀察青春影片中的種種局限時會發(fā)現(xiàn),那些有可能的深度與廣度被刻意回避、那些消費主義的意象與觀念被著力呈現(xiàn)。創(chuàng)作者本身擁有著自由表達自身價值觀的權利,以市場為導向的影像作品,也從不以反思和審視作為硬性的創(chuàng)作訴求。這些影片,成功迎合了青年人心中的認同與欲求,轉(zhuǎn)換成可見的、可觀的收視率或票房數(shù)字。
然而,影視作品若僅止步于此,則無疑未能實現(xiàn)其更為令人期待的,在商業(yè)功能之外的文化功能。表面上對奢華生活進行呈現(xiàn),并不代表創(chuàng)作的筆鋒不能夠力透紙背,去刻畫消費主義帶來的反思。就像帶有暴力內(nèi)容的影片,其表面上對暴力世界富有沖擊性的呈現(xiàn),并不必然地表示創(chuàng)作者對此持有贊同與認可,它可以是創(chuàng)作者借此對暴力世界進行的有力痛斥與反思。因此,關于“青春的夢想是什么”這一命題,我們固然可以對資本邏輯進行客觀真實的再現(xiàn)、對物質(zhì)世界進行五光十色的呈現(xiàn)、對“成功學”主題統(tǒng)攝下的青年人生進行栩栩如生的還原,但是,當創(chuàng)作者擁有了多元的文化視角和厚重的人生閱歷,對于夢想世界的主題、對于青春何往的期許,可以超越,可以審視,可以反思。
在“第六代”導演們的一系列同樣以青春為題材的影片中,盡管不乏失落與迷亂、壓抑與晦暗,但他們曾傳達出青春精神對拜物狂潮進行批判與反抗的時代強音。因此,在《后會無期》中扮演女青年蘇米三叔的賈樟柯,也許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為當下的青春影片創(chuàng)作,提供精神氣質(zhì)上的某種借鑒。
融合著光影的藝術作品,不僅可以是鏡子,機械地映射當下的人生選擇與社會百態(tài),更可以如火光,洞見深處,燭照未來。而作為當代青年中擁有話語權以及專業(yè)表達能力的影視創(chuàng)作者,他們在自身以偶像、以明星、以名人等種種身份,凝聚了無數(shù)青年觀眾關注的目光的同時,理應擁有更多的擔當、更大的魄力,去超越時代、反思時代,引領青年人的價值觀。(作者為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論文選編(六) | 2012-03-31 |
文學江蘇:六朝風骨 百般紅紫 | 2012-03-31 |
2013年中國文學發(fā)展狀況 | 2012-03-31 |
青春片需要提供多種可能性 | 2012-03-31 |
命運與時運的交響回旋 | 2012-03-31 |
命運與時運的交響回旋 | 2012-03-31 |
命運與時運的交響回旋 | 2012-03-31 |
命運與時運的交響回旋 | 2012-03-31 |
命運與時運的交響回旋 | 2012-03-31 |
命運與時運的交響回旋 | 2012-0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