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屬下違法違紀,領導被免職、紀委官員被免職,這樣的事發(fā)生在河南省新鄉(xiāng)市——據9月6日新華社報道,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河南省紀委立案查處了新鄉(xiāng)市政府原常務副市長賈全明、市委政法委原書記孟鋼、市政府原副市長崔學勇等3名廳級干部。這3起案件涉案金額特別巨大,社會影響特別惡劣,且違紀違法行為主要發(fā)生在李慶貴同志擔任新鄉(xiāng)市委書記期間。河南省委研究決定,給予李慶貴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免去其領導職務;對新鄉(xiāng)市紀委通報批評,并責令其作出檢查,市紀委原書記王炳奇同志已被免去職務。
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免職不同于撤職,一般不具有懲罰性,適用于任職期滿、退休、工作調動等多種情況,也可以適用于有過錯的公職人員。
此番事件中,河南省委免去李慶貴新鄉(xiāng)市委書記之職、對新鄉(xiāng)市紀委及相關領導作出處分,并非是他們直接做了什么違法違紀之事,而是他們對自己的屬下、對自己職責范圍內的事情疏于察覺和防范。正如中紀委轉發(fā)河南省委相關通告時所說,李慶貴作為新鄉(xiāng)市黨風廉政建設第一責任人,對主體責任認識模糊、工作領導不力、責任落實不到位,對班子成員疏于教育、管理和監(jiān)督,用人嚴重失察失誤,面對不正之風和腐敗行為不堅持原則、不敢斗爭,對連續(xù)發(fā)生的3名廳級領導干部嚴重違紀違法案件負有主要領導責任;而新鄉(xiāng)市紀委對同級領導班子成員的問題,該發(fā)現(xiàn)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了也沒有及時采取措施,監(jiān)督嚴重失責失職。
9月7日,中紀委網站發(fā)文指出,有的派駐機構幾乎沒有進行過紀律審查,成了“不抓老鼠的貓”,對工作中失職、瀆職的,既不報告又不處置,反而身在其中甚至亂在其中。
貪腐官員是“老鼠”,負有主體責任的上司是“貓”、負有監(jiān)督之責的紀檢部門也是“貓”。遺憾的是,在一些地方,“貓”抓“老鼠”的本事越來越差,甚至“老鼠”都上房揭瓦了、鬧出“鼠疫”了,“貓”還在閑庭信步——這樣的事情并非個別!柏垺辈蛔ァ袄鲜蟆钡脑蚝卧?是“貓”確實沒有發(fā)現(xiàn)“老鼠”,還是明明知道“老鼠”就在那里,只是不去抓?
綜觀查處的一些貪腐案件,“貓”和“老鼠”間的微妙關系不難窺見,比如,“老鼠”雖然到處打洞、胡作非為,但“貓”自己也不干凈,“貓”怕抓了“老鼠”后,自己身后的“辮子”也會隨之暴露;比如,“貓”和“老鼠”早已是一丘之貉,同坐一條船,稱兄道弟,相互包庇、掩飾,與其說“貓”是在保護“老鼠”,不如說“貓”是在保護自己;再如,不排除有的“貓”確實后知后覺,因為他們只想坐穩(wěn)自己的位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老鼠”偷盜是“老鼠”的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若真把手底下的“老鼠”都抓了,“貓”臉上也不光彩啊。
正是因為官場中這些畸形的“貓鼠關系”,有的腐敗行為和腐敗窩案多年未受查處,有的國有資產輕而易舉地成了個人家產,不少公眾對一些地方官員的履職能力頗為失望。
“不抓老鼠的貓”越來越多,結果會怎樣,無需贅言。在這樣的背景下,河南省委的此番處理決定以及中紀委的轉發(fā)和表態(tài),才尤其重要和必要。對失職失察的官員給予警告并免除其相應的職務,這意味著,所謂主體責任不是一種空洞的,無從考察、追究的責任:“太平官”不可能一直安穩(wěn);怠于履職、無所作為不是“保官”的“穩(wěn)定劑”,而可能是丟官的“催化劑”。這對所有“不抓老鼠的貓”而言,無疑是一種警告。權力就是責任,責任就是擔當。疏忽也好,包庇也罷,沒有擔當,不盡職守,尸位素餐,只能自食其果。對“四風”問題突出、頂風違紀問題,既追究主體責任,又追究監(jiān)督責任,有責必問、問責必嚴,這正是此新聞事件傳遞出的強烈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