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郭振綱-正文
【讓工匠精神“生根開花”系列談(一)】
精致成為一種“本能”
郭振綱
//agustinmoreno.com2016-06-14來源: 中工網(wǎng)—《工人日報》
分享到:更多

  “事業(yè)精心,工作精細,產(chǎn)品精致,團隊精銳”——這是被稱為在雷達上完成現(xiàn)代“核舟記”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高級技師胡勝的座右銘。一塊塊看上去不起眼的金屬材料,在胡勝手中“蛻變”成精致的雷達零部件。

  “工匠精神就是做每一個行業(yè)都要很細心,一步一個腳印做好事情,不走捷徑”——中國石油天然氣第一建設公司高級技師裴先鋒5年前登上第41屆世界技能大賽領獎臺,他的焊接技術技壓群芳。

  精益求精,不僅僅是大國工匠胡勝、裴先鋒的信念,也是各行各業(yè)眾多能工巧匠的“本能”。

  抱著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他們做到了每一道工序的精確。不急不躁,故宮的“宮匠”們心無旁騖、一遍又一遍地反復打磨手中的文物;對精確、精準持之以恒,原版雕刻師馬榮將人民幣上的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精確、精準、精致,這些精益求精的內(nèi)在元素,在每一個大國工匠身上閃耀。通過他們的演繹,一個個精致如工藝品的產(chǎn)品從不可能變成了現(xiàn)實。

  用心做好眼前工作,將每一件事都做到極致,不少人或許曾有過這樣的想法,但大多沒能始終如一地堅持下來。對于工作,有的人滿足于“交差”,有的人則追求卓越。同樣的工作崗位,有的人成了專家,有的人卻一直在“打醬油”。對工作的態(tài)度和認知在潛移默化地發(fā)揮作用。

  對追求精致的大國工匠來說,生活不只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正是緣于對“詩和遠方”的堅守,讓他們不容易被各種誘惑干擾而偏離出發(fā)的方向。

  清代思想家魏源曾說:“技可進乎道,藝可通乎神;中人可易為上智,凡夫亦可祁天永年;造化自我立焉!币庵敢粋人只要專注、專心學藝,普通人也能創(chuàng)造出偉業(yè)。因為精益求精,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魯班發(fā)明的工具至今仍然為木匠們傳承,隋朝李春設計的趙州橋依然屹立在燕趙大地。雖然時代在變,崗位不同,但成就大國工匠的內(nèi)核沒有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沒有變。

  讓精致成為一種“本能”,是當下對工匠精神的透徹詮釋。植入這種“本能”,心中有了對技藝的敬畏,工作就不再是鼓噪的重復,而成了有生命的過程。

  當下,不少人在孜孜以求成功的秘訣,而從大國工匠的成長歷程,我們看不到成功的捷徑。青島港“金牌工人”許振超可以做到將巨大的集裝箱放入船上或車中,不出響聲,“無聲響操作”成了他的一門絕活;給火車頭“望聞問切”的洛陽機務段高級技師李向前創(chuàng)造了檢修機車4000臺零故障,維修、復檢內(nèi)燃機1萬余臺零質量問題的紀錄。精確、精準、精致,對所從事的事業(yè)充滿熱愛乃至敬畏,把平凡的工作當作一種修行,就是一項永不過時的成功秘訣。

  讓精致成為一種“本能”,值得每個人堅守。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