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惟其暢通了能上能下的通道,才有可能構建起公開公正的用人機制,徹底鏟除那些該負責不負責、該干事不干事的“太平官”的生存土壤
李克強總理9月2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用問責利器祛除不作為“病癥”,讓“太平官”混不下去。根據(jù)匯報,針對資金沉淀等不作為問題,截至8月底,已分別收回中央和地方存量資金109億和2966億元,處置閑置土地31.25萬畝,近期還有20多個。▍^(qū)、市)將依法依規(guī)對包括廳局級在內(nèi)的200多名干部問責處理。
這已經(jīng)是國務院組織的第二批督查問責了,此前的第一批已有7個省對59名干部問責。此番問責的范圍、人數(shù)遠超第一批。而且,李克強總理明確表示,下一步,國務院還要組織第三批督查問責。這表明,國務院的督察力度越來越大,問責到人、打到痛處,已成共識。若能持續(xù)保持高壓態(tài)勢,那些尸位素餐、碌碌無為的“太平官”,恐怕再難舒舒服服地混日子了。
其實,該負責不負責、該干事不干事,甚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直是一種或隱或顯的官場痼疾。此前,或許因為有“好處”可拿,有“利益”均沾,一些事情還能夠在“潛規(guī)則”的驅(qū)動下得以推動。而在從上到下的強力反腐形勢下,此種懶政怠政的情形又開始蔓延,一些地方甚至出現(xiàn)公權力部門普遍的效率低下。此番收回數(shù)千億沉淀資金、問責200多名官員,就是明顯的例證。
為什么總是會滋生“太平官”?一者,囿于“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官場積習,一些官員既不愿擔責,也不想作為,只是在熬資歷、混人脈;再者,這也與長期以來地方政治生態(tài)的劣化有關系,想干的上不去,熱情消退的卻長期占著位子。更有甚者,因為選人用人缺乏公開透明的評價機制,還會出現(xiàn)“劣幣驅(qū)逐良幣”的惡劣現(xiàn)象。
也因此,一方面,有必要采取嚴厲的問責措施,該“打板子”的要“打板子”,該“挪位子”的要“挪位子”。不僅要堅決采取組織措施,或處分,或撤職,對于為官不為的典型也要公開曝光。拿著俸祿不干事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一點也不比貪污受賄小。另一方面,還應該不斷優(yōu)化官場生態(tài)。從官員的選拔、問責、考評、督查等各個方面,切實構建起嚴密、公開的制度體系,接納民意的評價,以求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公平公正。這樣,才有可能讓想干事、能干事的官員有位子、有舞臺,也才有可能真正形成治理懶政的長效機制,為勤政、務實、清廉、高效的行政運行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
李克強總理也表示,下一步,國務院督查結果要和“干部能上能下”的機制相銜接!安蛔鳛、不會作為的,就不要占這個位子,要讓會作為的上來。”惟其暢通了能上能下的通道,才有可能構建起公開公正的用人機制,徹底鏟除那些該負責不負責、該干事不干事的“太平官”的生存土壤。
古代《官箴》有云:“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蓖硕灾,部分官員即便只是懶政怠政,“為官不為”,也是該受到懲處。政府公共職位是國家公器,本該積極作為,勇于擔當,服務公眾。如果總是想著明哲保身、輕輕松松度日,必將影響政府的形象,損害公共利益。這樣不作為的“太平官”,相信隨著權力清單、責任清單的落實,以及自上而下的監(jiān)督與問責,當會越來越少。
專家權威為何下降? 2011-04-27 |
胡印斌:“注膠蝦”無法檢測還是無人檢測? 2012-02-17 |
法制日報:嚴懲造謠者才能確保公共利益 2014-03-17 |
不妨用市場手段治治機關食堂浪費 2014-06-05 |
中國青年報:城市郊區(qū)應該是一片青山綠水 2014-11-05 |
新京報:向“紅包腐敗”宣戰(zhàn),別落下網(wǎng)絡紅包 2015-02-16 |
胡印斌:“劉半城”,仇和背后的“負遺產(chǎn)” 2015-03-20 |
胡印斌:巡視組被層層攔截,如何暢通渠道? 2015-08-21 |
胡印斌:“前腳走、后腳爆”安檢查到了什么? 2015-08-24 |
除節(jié)日腐敗要打碎各式擋箭牌 2015-0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