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一直想寫找機會這樣的一篇文章,因為它是我在中國的網(wǎng)絡輿論空間里摸爬滾打數(shù)年后,實在無法不正視的一個“多么痛的領悟”。借著本次香港政改方案通過失敗的機會,我希望能把自己的一些思考與更多的年輕朋友進行分享和交流。
其實,早在2011年以前,我和當下許多被各類負面信息刺痛的年輕人一樣,天真的以為,青年人有義務對國家、社會和政府多些質(zhì)疑,多些批駁,甚至多些“攻擊”,只有這樣才能幫助中國這個龐大的“國家引擎”更好地運轉(zhuǎn)?呻S著出國學習生活經(jīng)歷的增多,尤其是在深度觀察了“阿拉伯之春”后,我的這一認識開始出現(xiàn)了不小的變化。
具體原因我曾在《為何越出國,反而越愛國?》一文中做了細致的敘述,主要包括“國家認同度的對比和反差”、“破除了幻想”、“看到了更多的現(xiàn)實,感受到了更多的‘未來’”、“開始對中國現(xiàn)狀進行相對冷靜客觀的思考”,以及“割舍不斷的中國情”等。正因為這些年的經(jīng)歷、觀察和反思,我更清醒的認識到,青年群體更要增強對國家的“認可度”。
為什么這么說呢?
“認可”才能突破信息霧霾。
網(wǎng)絡上流傳著這么一個段子:“小布什說‘我們準備干掉4百萬伊拉克人和1個修單車的!疌NN記者:‘1個修單車的?!為什么要殺死一個修單車的?’布什轉(zhuǎn)身拍拍鮑威爾的肩膀:‘看吧,我都說沒有人會關(guān)心那4百萬伊拉克人!边@個段子雖然有些荒謬,但倒也揭示了媒體以及公眾的一種普遍心理,那就是偏好關(guān)注奇怪的個案或者能吸引眼球的內(nèi)容。
這點在當下的中國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
有人因為追求商業(yè)利益,或者其他更不可告人的目的,熟練操縱著這種心理,習慣以夸大、渲染及博眼球的方式對各類事件進行傳播,有時候甚至還不惜制造“事件”來獲得關(guān)注。公眾在信息傳播中不僅無法客觀了解社會,很多時候還被誤導,嚴重影響理性思考。
但如果公眾能對國家現(xiàn)狀有基本認知,對取得的成績或進步能有基本的“認可”,那么,再來面對此類信息時,便不會那么容易被撩撥起情緒,而會以相對平靜的心態(tài)去搜集更多的信息,進而能夠更全面的認識這個國家。
中國網(wǎng):青年人,學會積攢向上的力量 2009-05-04 |
劉 敏:青年人與國家前景 2011-01-19 |
毛曉剛:信息時代更需要獨立思考的新青年 2011-05-06 |
孔祥武:在“追尋”中沐浴崇高 2011-05-24 |
趙婀娜:“慢慢走,欣賞。 2013-02-26 |
經(jīng)濟日報:在實干創(chuàng)業(yè)中放飛青春夢想 2014-05-04 |
雷希穎:培養(yǎng)愛國情懷更需持之以恒 2015-01-28 |
龍敏飛:創(chuàng)青年之效,重在聽青年之聲 2015-05-02 |
唐金鳳:莫讓年輕人“婚不起” 2015-05-05 |
青年,不要著急,你想要的一切,時間都會給你 2015-05-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