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9日夜間開始,廣東各地進入暴雨模式。有些出乎意外,暴雨中一張照片走紅了。據(jù)了解,河源市20日遭遇今年入汛以來最大一場暴雨,局部地區(qū)兩小時降雨達186 .7毫米,多處水浸,一些車輛熄火“趴”在路面。河源市委書記何忠友上街巡查內(nèi)澇災情,見貨車熄火,伙同工作人員幫貨車司機將車推離危險區(qū)。(5月21日《南方都市報》)
這張“書記雨中推車”的照片,甚至超越了人們對暴雨的關注。應該講,大雨中,書記走上街頭關注民生,這是一個叫好之舉。鄭板橋有一首詩,“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如果面對暴雨,官員坐在辦公室里“紙上談雨”,那恐怕要“打板子”。
但仔細傾聽民聲,“書記雨中推車”,卻并不叫座。在很多人看來,這張照片暴露出很多問題,不僅沒有點贊,反而給予了不少吐槽。群眾的心是善良的,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反!保糠治霰澈蟮墓适,帶給我們更多的啟示。
輿論對“書記雨中推車”不感冒,一方面是與做人有關,體現(xiàn)了人們對“偶遇新聞”的認識。一段時間以來,“偶遇新聞”不斷,有“偶遇”領導干部乘地鐵、坐公交的,有“不經(jīng)意”得知領導干部下鄉(xiāng)調(diào)研自帶方便面的……偶爾一起不足為怪,“偶遇”成風讓人起疑。偶遇新聞的背后,是弄虛作假、形式主義、沽名釣譽,與“三嚴三實”有著本質(zhì)的沖突。人們很是擔心,當一個官員把心思用在制造“偶遇新聞”上,與“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有著遙遠的距離。正是出于這樣的敏感性,人們擔心這又是一起“偶遇新聞”。
另一方面與做官有關,體現(xiàn)了人們對潛績和顯績的認識。這些年來,不少城市備受暴雨困擾,一句“到城市來看!,集體自嘲里有著太多的民生訴求。在人們看來,政績有兩種,一種是顯績——體現(xiàn)在面子上,一種是潛績——更多體現(xiàn)在里子上,“面子”是城市的風貌,而“里子”則是城市的良心,只有筑牢“里子”,才能撐起“面子”。當前,洪澇災害已經(jīng)成為城市生活風險的重要因素和影響城市宜居的核心難題,人們懷疑有些官員的政績觀有問題,擔心有些官員只要“面子”不要“里子”,只有救災沒有避災。所以,哪怕在暴雨中,官員做得很是動人,人們還是想問一句:平時做得怎么樣?
當然,無論是對“做人”的懷疑,還是對“做官”的擔心,很多時候出于一種直覺,未必是建立在掌握大量實情基礎上的理性判斷。換句話說,僅憑一張照片,很難說明“書記雨中推車”有什么問題,不能簡單地認為這是“偶遇新聞”,也不能說城市不重視“里子”。但是,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對輿情最好的態(tài)度就是在傾聽基礎上自證清白、積極改進。這也再一次提醒各級官員,一方面要修身養(yǎng)性,解決好做人問題,避免“偶遇新聞”的嫌疑;另一方面要處理好潛績和顯績的關系,解決好做官問題,多做一些抓基層打基礎的事,多做一些體現(xiàn)城市良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