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時政-正文
朱昌俊:從呼案聶案審視落實無罪推定原則
//agustinmoreno.com2014-12-19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分享到:更多

  較之于“不冤枉一個好人,不放過一個壞人”的理想化愿景,落實無罪推定原則,對于防止出現(xiàn)“冤枉好人”的冤假錯案,更具有現(xiàn)實緊迫性

  梳理近年來備受關(guān)注的冤假錯案,除了平反的轉(zhuǎn)機大多源于“真兇歸來”或被害人“死而復生”之外,另一個重要的相似之處在于,冤案得以平反是基于對以往證據(jù)的再審核,而非依賴于新證據(jù)。比如,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高級人民法院宣告呼格吉勒圖無罪的三個理由,都是對原有證據(jù)的重判。由此引出的問題是,當年的疑案是如何辦成“鐵案”的?

  從媒體對“呼格吉勒圖案”的報道可知,當時辦案人員為了得到供詞,“不讓呼格吉勒圖吃飯、睡覺、上廁所,還騙他說那女的沒死,招了就可以回家”,“這供詞是熬了48小時之后獲得的”;在“聶樹斌案”的報道中,同樣有類似描述——“經(jīng)過七天七夜的攻心戰(zhàn),這個狡猾的犯罪分子終于交待了其犯罪事實”。以現(xiàn)時的目光來看,這些報道首先暴露出的是,相關(guān)人員有刑訊逼供的嚴重嫌疑。

  雖然一些冤假錯案的形成與當年的“嚴打”形勢密切相關(guān),但從根本上講,“呼格吉勒圖案”等冤假錯案的發(fā)生,都凸顯了無罪推定原則的嚴重缺失。在當時的司法活動中,無罪推定還沒有被視為一種必須堅守的司法原則。正是因為這種觀念上的偏差,在刑事案件偵查與審判階段,都容易為制造冤假錯案埋下伏筆。

  這種觀念上的隔閡,首先體現(xiàn)在司法制度上。我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未經(jīng)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薄安坏么_定有罪”的表述,看似與無罪推定原則契合,但實質(zhì)上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反觀國際上的通行規(guī)定,大都是直接將“不得確定有罪”表述為“確認為無罪”——比如《公民權(quán)利和政治權(quán)利國際公約》就規(guī)定:“凡受刑事控告之人,在未依法確定有罪之前,應假定其無罪!边@種立場更鮮明的規(guī)定,更能有效避免司法操作的模糊性。

  無罪推定原則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以明確的法定效力,界定了一名公民在未確定有罪之前的“無罪”身份。也就是說,即便面臨刑事控告,任何人的公民權(quán)利都不會受到影響。這一理念對具體的司法行動,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比如,面對疑竇叢生的案件,聶樹斌案與佘祥林案的辯護律師做的都是有罪辯護,但如果落實無罪推定原則,辯護律師會更有底氣選擇無罪辯護,辯護制度的作用將更能凸顯。這對于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大有增益,也能減少冤案的發(fā)生。

  與無罪推定原則直接對應的,是犯罪嫌疑人法定權(quán)利的保障情況。一旦確立無罪推定原則,將有效化解司法改革理念上的很多阻力。比如,在審訊環(huán)節(jié)落實各界呼吁已久的律師在場權(quán)——表面上看,其阻力是一些人擔心此舉會增加審訊成本,但實際上,這種阻力仍是源于對犯罪嫌疑人應有的公民權(quán)利的漠視。而在非法證據(jù)的排除上,保障司法程序的公正性得到了比較好的強調(diào),但在保障公民權(quán)利方面,卻一直被輕視——這種厚此薄彼,導致了相關(guān)司法改革的進展緩慢。

  在強大的司法機器面前,個體的力量始終是渺小的;而面對較為封閉的訊問,公民的權(quán)利理應得到更強有力的保障。有鑒于此,如果不能盡快落實無罪推定原則,刑訊逼供等非法證據(jù)采集自然會順勢而生。這可能使得犯罪嫌疑人的權(quán)利保障陷入可怖的窘境之中,也讓冤案的發(fā)生幾率大大增加。較之于“不冤枉一個好人,不放過一個壞人”的理想化愿景,落實無罪推定原則,對于防止出現(xiàn)“冤枉好人”的冤假錯案,更具有現(xiàn)實緊迫性。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guān)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quán)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quán)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diào)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