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頒行一部面向21世紀的科學的民法典,將是我國法律文化達到一定水平的體現,更是中國法治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的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為準則,更是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據。19世紀初的《法國民法典》和20世紀初的《德國民法典》,曾是世界民法發(fā)展史上的重要成果。今天,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構架成形,民法典的制定步伐也隨之加快。
民法典是社會經濟生活在法律上的反映,更是一國生活方式的總結和體現。在成文法背景下,如果沒有一部統(tǒng)一的民法典,不僅很難向世人展示我們形成的民事法律制度,準確展示中國法制文明的發(fā)展水平和高度,而且,零散的民事立法將妨礙民事法律制度的體系化水平。
法典的靈魂在于體系性。體系化的民法典不僅融合了形式的一致性、內容的完備性以及邏輯自足性,還統(tǒng)一了市場法則,能保障法制統(tǒng)一,避免民法規(guī)范與行政法規(guī)、地方法規(guī)等的矛盾沖突。作為現代社會的一般私法以及百科全書,民法典通過合理的架構為民事活動提供各種基本準則,為交易活動確立基本的規(guī)則依據。更為重要的是,民法典提供了穩(wěn)定的價值體系,在堅持和弘揚傳統(tǒng)私法中的平等、自由和安全價值基礎上,體現市場經濟所要求的效率價值以及現代民法所要求的“人的全面發(fā)展價值”,并圍繞這些價值進行全面有序的制度安排。
對于法官而言,民法典是法官正確適用法律、依法公正裁判的重要保障。眾多的單行法往往讓法官在“找法”時無從下手,查詢成本較高。比如,面對一起因網購熱水器漏電導致傷害的案件,法官選擇適用何種法律時,擺在他面前的就有合同法、侵權責任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管理法等,還有相關司法解釋以及相關行政法規(guī)等,法官往往難以作出選擇。實踐中出現的“同案不同判、同法不同解”現象,不少也與此有關。如果有一部民法典在手,通過領略其規(guī)則和精神,法官就可以找到民事裁判的主要依據。即便出現法律空白,法官也可以通過法律解釋、漏洞填補等方法,在民法典中找到解決所有民事糾紛的法律依據。
一部優(yōu)秀的民法典應當是一本公民權利的宣言。通過制定一部民法典來全面確認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民事權利,確立現代社會的基本交往規(guī)則,不僅能夠有效規(guī)范社會成員的行為,而且有助于廣泛地吸納全社會成員有序參與法治建設進程,營造“全民信法、全民守法”的社會氛圍,引導公民養(yǎng)成遵紀守法和用法律途徑來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真正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頒行一部面向21世紀的科學的民法典,將是我國法律文化達到一定水平的體現,更是中國法治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部先進的、體系完整的、符合中國國情的民法典,不僅能夠真正從制度上保證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和完善,為市場經濟健康有序地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而且將為我國在21世紀的經濟騰飛、文化昌明以及國家的長治久安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