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公安部公布了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lián)合出臺的《關于辦理暴力恐怖和宗教極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
《意見》根據(jù)《刑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規(guī)定,對暴恐犯罪的定性和處罰等情況做出了具體的司法解釋。司法解釋在我國具有法律效應,是法律文本的一種,在反恐法出臺以前,《意見》將是界定暴恐活動的直接法律依據(jù)。
近年來,暴力恐怖活動呈現(xiàn)多發(fā)態(tài)勢,且多涉及宗教極端等復雜的社會政治問題。應對暴恐活動,手段需要嚴厲,但惟其嚴厲,也更應當慎重對待,一個基本原則自然是保持在法律框架下。在這個意義上,依法界定暴恐行為,是從嚴反恐基本前提。
暴恐活動,嚴重觸犯法律,但相比于一般刑事犯罪而言,暴恐犯罪明顯具有更大的社會危害,甚至威脅到國家安全。當前,舉國上下已將反恐列為重大議題,視為最大國家威脅之一,甚至已經(jīng)進入“全民反恐”階段。與此同時,反恐的高壓態(tài)勢,必須確保在理性與依法的軌道上,避免造成緊張空氣。什么是“暴恐”行為,什么行為又與“暴恐”毫不相干,需要清晰辨別、區(qū)分,這必須拿出明確法律依據(jù),以防重嚴打擊力量“擦槍走火”。
打擊恐暴無比嚴格。《意見》將暴恐活動細化為不同行為,例如“組織、領導、參加恐怖組織”這樣的行為,直接以煽動分裂國家罪定罪。打擊也要謹防誤傷,甚至擴大化。有的行為,適用一般性的刑事罪名,雖然可能都屬于恐暴的性質,但以具體行為、后果分辨,當區(qū)別對待。也有的行為,與恐暴活動的表面形式相似,但有著本質區(qū)別,也需要嚴格劃清界限,謹防以“反恐”之名變相打擊。
反恐是重要政治議題,但具體手段是法律的。法制歷史上,一些國家級重大罪名,有的因為界定不清、概念含混,往往成為上綱上線的工具,容易誤傷,甚至使得打擊擴大化,而這些重罪很多在日后的法制化建設中被逐一剔除。暴恐活動自然是重罪,一些恐暴行為可以直接上升至“煽動分裂國家罪”的高度,但具體行為很多隱藏在日常社會生活之中,與一般日常言行無異,如果缺乏嚴格的法律界定,將可能難分輕重,誤傷的危害將可能與恐暴行為本身一樣嚴重。
暴恐的種種表現(xiàn)和極端思想動力,往往超越人們的想象范圍,給人的印象是其中的利害關系極為錯綜復雜,與危險勢力關系密切,暴恐一旦涉及,必然是重中之重的犯罪。因此,只要與“反恐”相關,其緊急程度就急劇上升,對社會的動員能力十分可觀,失序的危險也同樣可觀!胺纯帧眲菰诒匦,面對恐怖威脅的步步逼近,強化法律的效力也顯得異常關鍵。暴力恐怖犯罪在當下語境中具有特殊性、復雜性,所以更需要用非同尋常審慎的法律態(tài)度來應對。
一項重大罪名的確立,意味著嚴厲刑罰的使用,表明能夠動用的國家和社會資源更多,其打擊強度也越大,這就更需要對涉及反恐的法律解釋格外小心、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