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由于一些部門和地方?jīng)]有把好權力關,把行政管理、行業(yè)管理簡單化為審批管理,且審批項目繁多、審批手續(xù)繁瑣,審批中介便應運而生。必須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讓這些因權而生、為錢而來的審批中介收手關門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推進會提出,要認真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消除審批管理的“灰色地帶”。
對照這一要求,檢查當前一些部門行政審批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廣泛存在的審批中介就是這種“灰色地帶”中的雜草、亂草,需要加以清除。
據(jù)一家企業(yè)的負責人反映,該企業(yè)曾想申報某個財政補貼項目,被告知可以通過某中介機構辦理,不過事成之后中介要收取一定比例提成?紤]到多種因素,企業(yè)最終知難而退,只能放棄申報這一項目。這家企業(yè)的申報遭遇并非個例,從這些年紀檢監(jiān)察部門披露的案件來看,涉及審批過程、牽涉審批中介的情況很多,有的單位甚至不通過中介辦不了審批,形成依托審批繁衍的中介利益鏈條。
哪來這么多審批中介?直接原因在于一些部門和地方?jīng)]有把好權力關,要么管得太寬,要么不會管理,把行政管理、行業(yè)管理簡單化為審批管理。由于審批項目繁多、審批手續(xù)繁瑣,審批中介便應運而生。這些中介有的公開掛牌攬活,有的根本不掛招牌,它們基本依附于某一權力部門或組織,或者與這些機構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以“中介”的形式把審批機構的分內之責、分內之事,或者本不該管、也管不了的事通過名正言順的中介收費、提成等方式轉化為部門、小集體乃至個人利益。
審批中介的復雜現(xiàn)象,折射出審批管理的“灰色地帶”。如果是正當必須的審批,無論對申報企業(yè)還是專業(yè)部門都是必須要過的“關口”,屬于本職責任,理應親力親為,沒必要多此一舉通過審批中介來打理;如果連企業(yè)、專業(yè)部門去報批都理不清審批要求、整不明白審批程序,乃至于必須走審批中介的路子才行,就說明這些審批項目要么程序設置不合理,要么根本就不必審批,是人為地把簡單問題復雜化;如果是壓根就不合要求的項目、正常審批過不了關的項目,通過中介包裝就能闖過審批關,說明這樣的中介已成為弄虛作假、瞞天過海的“老千”,理當讓它終結關門。
讓這些因權而生、為錢而來的審批中介收手關門,重要的是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消除審批管理的“灰色地帶”。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提出了新的更高更明確要求。從實踐來看,效果開始顯現(xiàn),有的部門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魄力取消了一批含金量高的行政審批事項,使市場更順暢,使中介們騰挪轉換的空間得到壓縮。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任重道遠。簡政放權需要各級政府和各個部門從自己做起,從自身改起,這就需要真正解放思想,拿出勇氣,轉變職能,才能確保完成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各項任務,也才能讓各種非正常的審批中介少下去、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