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廣東省紀委發(fā)出通知,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之間一律不準使用“老板”“老大”等庸俗稱呼,堅決糾正“四風”在稱呼上的不良表現。
據劉少奇秘書回憶,有一次在家里,工作人員向劉少奇報告工作,喊了一聲委員長,劉少奇不搭理,等叫到第三聲“委員長”時,劉少奇說“以后不要這樣叫了,叫同志多順口啊!”新中國成立后的十幾年間,劉少奇擔任多個要職,他身邊的工作人員一直稱呼他“少奇同志”。
稱呼問題,至關重要。稱呼直接標識人的身份,如何看待稱呼則直接體現一個人的身份意識。放到現實中加以衡量,這種觀念更顯難能可貴。廣東紀委禁令中的“老板”“老大”,自然與我黨性質格格不入,亟須令行禁止。然而,有些人愛聽人稱呼官銜,卻也值得推敲。
一聲聲畢恭畢敬的稱呼,給居上位者帶來高高在上感覺的同時,也悄然拉開了同事之間的距離,疏遠了上下級之間的感情。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由稱呼問題?筛Q視到等級觀念、圈子文化、人身依附的蛛絲馬跡。領導一旦對稱呼變得異常敏感,就難免給逢迎諂諛之輩留下進身之階。更重要的是,領導喜歡什么叫什么,領導喜歡什么說什么,報喜不報憂,此風盛行,領導干部則極易被逐漸隔離真相,乃至滑向衰敗之途。
稱呼官銜的問題,由官場擴散,弊及社會生活的其他場合。有老于世故者,在稱呼上發(fā)明了“就高原則”,助長了庸俗勢利浮躁的社會風氣。若聽聞某人在公司工作,則叫某總;若在銀行工作,則叫行長;在高校工作,如得知其擔任校長、院長、主任等,則優(yōu)先稱呼行政職務。事實上,對人的稱呼并非只能由此表達尊重,在中國文化里,一個熟悉的例子是稱人“先生”,溫潤儒雅又端莊敬重。
風成于上,俗化于下。改變這種官銜統(tǒng)領稱呼的狀況,培育倡導平等、友善、文明的社會風尚,各行業(yè)領域的優(yōu)秀人物應多起示范作用。多年前的一個冬日,時任《人民日報》總編輯的范敬宜在社外參加完會議,散步走回報社時已是晚上10點多。恰巧他忘了帶證件,按規(guī)定,沒帶證件須由內部人員接應才能進大院。范敬宜就在旁邊靜靜等候,有人經過時,告知門衛(wèi)“這是總編輯老范”,才得以進去。一聲“老范”,勝過萬千筆墨,范敬宜其人乃至報社風氣的一個側面,躍然如晤。
閑暇之時,領導干部不妨想想,你能接受職務、級別、地位比你低的人不稱你官銜嗎?檢驗的標準之一,就是看看他們能不能自然從容地喊你一聲“同志”或者“老張”“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