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留美雙料女博士后被遣返”的新聞吸引了人們的關注和熱議。主人公“雙料女博士后”小蘭飽受議論:“她不會生存”、“除了學習,她需要學習更多東西”、“她就是個書呆子”,甚至有一些網(wǎng)友追問我們的教育制度和方式的問題。新聞曝出之日起雖時過數(shù)日,輿論依然熱度不減,譴責聲此起彼伏。
在輿論各種譴責聲之余,筆者不禁要問,面對這位隨身只帶了一份精神藥物的病人,我們只有譴責嗎?“雙料女博士后”首先是位患者,在我們發(fā)表議論和觀點之前,是不是想到了這一點,能不能多一點理解與同情?
“雙料女博士后”的學歷的確光鮮,一路被保送到名校的經歷令人艷羨,然而優(yōu)秀的學習能力并不能使她如魚得水處理苦難和人們紛至沓來的議論。過度的批評譴責尚且讓正常人無法承受,更何況是這樣一位不善人際交往的弱者呢?面對此事,愛心勝過議論,理解勝于譴責。
她是“雙料女博士后”,但她也是平常人。不論學歷將她包裝得如何光鮮,此時的她就是一個無助、流浪被遣返回國的有生存困難的人。她需要的是切實的關愛、理解和幫助。如今,說她沒有生存能力也好,說她只會學習也罷,都不能切實解決目前的問題,在外漂泊了太久的她需要一個心靈棲息的港灣。
其次,她也是一位需服用治療精神分裂藥物的病人。作為病患,她需要體貼入微的關懷,任何有意無意的言論都可能觸碰她敏銳的神經。她需要調整、修養(yǎng)和康復!半p料女博士后”今年才38歲,余下的道路還很漫長。正如我們不能用曾經的她一路被保送來定義她未來會成功一樣,我們也不能以她今天的境況來斷言她就沒有光彩的未來。人生總是充滿了希望,面對“雙料女博士后”,我們也應該看到未來。
多舛的生活讓她被迫卸下昔日的榮耀光環(huán),而我們要做的,是用關愛和理解,幫助她康復起來,幫她重塑獨立生存與生活的人生自信。
中國青年報:今天談信仰為何變得沉甸甸 2010-07-05 |
新華每日電訊:留學生“失信”真相 2010-06-26 |
新華每日電訊:留學生“失信”真相 2010-06-27 |
賀捷生:今天談信仰為何變得沉甸甸 2010-07-05 |
袁 鵬:中國戰(zhàn)略機遇期并未終結 2012-07-30 |
楊 早:為什么不能自由選擇舍友 2013-04-24 |
傅萬夫:硬漢自鋸病腿拷問公共醫(yī)療 2013-10-11 |
單雙號限行細則應夠“細”夠人性 2013-10-21 |
我在我思:讓法治成為我們共同的信仰系列談 2014-12-23 |
荊楚網(wǎng):姚明獲港大名譽博士是實至名歸 2008-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