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讓全國人民的目光聚焦到一只小小的口罩上。
人們每天刷口罩售賣信息的同時,也用點擊鼠標的方式傳遞著自己的品牌需求。據一家商家數據產品平臺的統計,1月21日~27日,某知名電商平臺上搜索量最高的口罩品牌分別是:3M、穩(wěn)健和霍尼韋爾,除了穩(wěn)健都是國外品牌。而從各地查獲的假口罩來看,3M也是中招較多的品牌,不法商人的選擇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消費者的需求。早前媒體報道,業(yè)內人士披露3M口罩能占到整個防霾口罩市場份額的絕大部分。在此次疫情之前,防霾是很多人戴口罩的主要動因之一。
這不禁讓人發(fā)問:我國口罩產業(yè)日最大產能2000萬只、年產量占全球約50%,為何造不出一個能夠匹敵3M的民用口罩品牌?
這似乎又回到了中國制造老生常談的問題。與其他制造行業(yè)一樣,口罩行業(yè)也有門檻低、工廠小而多、做代工模仿的多等通病。但是,與眾多制造行業(yè)相比不同的是,民用口罩在國內的發(fā)展、國產品牌與3M等國外品牌在時間上幾乎是同步的。
由于很多人并沒有戴口罩的習慣,民用口罩在國內的發(fā)展主要是“靠天吃飯”。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口罩就被束之高閣了。再被人們成規(guī)模戴起來,是2013年前后人們對霧霾天氣的重視。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前,已注冊的各類口罩企業(yè)僅有500多家,兩年后,翻了一番;而截至2020年1月20日,我國經營范圍內含“口罩”“呼吸防護”的企業(yè)有1.6萬家。
霧霾引起人們重視那幾年,3M等國外品牌推出防霾口罩,有此前多年做工業(yè)防護用品的品牌加持,在轉向民用口罩市場之后,3M迅速贏得消費者的信任。盡管國產品牌也同時發(fā)力,但是很多都是從傳統勞保行業(yè)轉行過來,品牌知名度本就不高,品牌底蘊不足。而在品牌營銷方面,3M等國外品牌通過每年的大力推廣,牢牢占據了藥店、超市、電商等渠道。而傳統勞保行業(yè)轉行過來的一些口罩企業(yè),此前走的多是商店小批發(fā)、小代理的渠道。
此外,由于民用口罩行業(yè)整體起步較晚,又是突然呈現出井噴式發(fā)展,行業(yè)內部魚龍混雜,產品質量也參差不齊。在3M等國外品牌大力宣揚其產品質量、高科技用材的時候,一些國產品牌卻時不時被曝出產品質量不合格。一顆老鼠屎,就能壞掉一鍋粥。我國直到2016年底才出臺第一個民用防護口罩的國家標準,規(guī)范行業(yè)發(fā)展,對相關防護效果和佩戴安全性能提出要求。
不可否認,口罩對材料的粘合性、過濾效率、阻抗性等都有很高的要求,確實需要較高的技術含量。但是在一些業(yè)內人士看來,雖然國內外口罩生產商在技術上不能說站在同一條水平線上,但差距并不大。相比之下,兩者在品牌上卻相差甚遠。
此次疫情爆發(fā),國人一罩難求,正是國產品牌挺身而出的時候。一方面,人們需要一只能夠擋住病毒的高質量口罩,此時也是國產品牌展現硬核實力,做好營銷宣傳的絕佳時機。尤其是在廣大的農村市場,科普推廣的空間還很大。另一方面,盡管搜索量最多的是國外品牌,但各大平臺顯示銷量更多的還是國產品牌。危急時刻,僅靠幾個國外品牌,顯然滿足不了消費者的需求。
疫情終將過去,擺在國產民用口罩品牌面前的仍將是發(fā)展問題。隨著人們的健康意識、環(huán)保意識越來越強,民用口罩的市場也會越來越大,期待這個市場能夠盡快孕育出一流的國產品牌。從這段時間國產品牌的表現來看,這個行業(yè)需要再加把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