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重點推薦-正文
城門樓“刷大白”:保護城市風貌需多方協(xié)調
趙昂
//agustinmoreno.com2016-06-27來源: 中工網—《工人日報》
分享到:更多

  據媒體報道,安徽亳州市區(qū)的一座建于1988年的仿古城樓,出售給個人后一直被用于商業(yè)經營。近日,這座城樓原有的磚青色被個體商戶“刷了大白”,城門樓上甚至還掛上了“跆拳道”牌匾。

  此事在微信上引起關注后,當?shù)叵嚓P部門介入,城門樓已被重新刷成灰色,上面的廣告牌也已拆除。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有文物保護價值的古代建筑,不能隨意破壞原貌是再自然不過的了。但是,對于在城市文化中具有一定地位的現(xiàn)代建筑,特別是產權屬于私人所有的建筑,究竟該以何種形式規(guī)劃保護,維持既有風貌,則是當下的認知和管理盲區(qū)。

  “房子是我的,我想怎么改建都可以。”“建筑不是文保單位,為什么不能變化外觀!边@是在城市文化風貌保護過程中,經常遇到的疑問。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傳承體系,而建筑物本身,即便是現(xiàn)代復原的仿古建筑,其作用也不只是為了“裝點城市”,而在于傳承過往的文化脈絡體系。

  亳州自秦代置譙縣至今,歷史悠久,有國家、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余處,其中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占安徽全省的三分之一。而當“跆拳道”牌匾被高高掛在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城樓上時,過往者又會有何種感想?

  保護城市風貌,關鍵在于統(tǒng)一規(guī)劃,合理布局,注重協(xié)調。但是,如果未能理清一個城市的往昔脈絡,未能將這一脈絡融入到當下城市規(guī)劃和建設當中,城市究竟該以何種風貌示人,自然就成了一筆糊涂賬。

  城市風貌的保護,有的時候比保護單一文物更難,因為建筑物在更新過程中,其高度、體量、密度、造型、色彩等,都需要與周邊環(huán)境和建筑物協(xié)調。這些建筑物還要滿足正常居住和商業(yè)活動所需,在不破壞風貌的基礎上融入商業(yè)標識,鋪設各類管線設施。

  換言之,風貌保護是一項長期性事業(yè)。有的地方在傳統(tǒng)街區(qū)恢復風貌后,往往只是“一建了事”,疏于維護,怠于管理,更缺少相應的地方性規(guī)范。還有的地方在風貌恢復過程中,忽視建筑物和街區(qū)的現(xiàn)代功能,導致居民因生產生活不便而自行改擴建,最終原有風貌蕩然無存。

  因此,在城市風貌的構建和保護過程中,一方面要在理清傳承脈絡的基礎之上,完善相應的保護機制,另一方面則要調動市民的積極性,滿足他們的多元化需求。畢竟,只有當市民理解并支持時,城市風貌保護的執(zhí)行力才能體現(xiàn)出來。

  在城樓上掛上“跆拳道”牌匾的是人,把它拆掉的,還是人。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