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首屆路遙文學獎公布結(jié)果,該獎項自設立之初就受到路遙女兒的質(zhì)疑;仡2014年中國文壇,少有影響力的名家名作問世,文學獎評選爭議卻成為熱點——陷入跑獎傳聞的魯迅文學獎、因技術環(huán)節(jié)差錯險被撤銷的老舍文學獎、遭遇信任危機的路遙文學獎等。
本應成為激勵作家創(chuàng)作、引導讀者閱讀的文學獎,為何卻屢屢陷于爭議的旋渦,屢屢是非纏身?文學評論家陳曉明認為爭議緣于大家對專業(yè)人士權(quán)威性的不信任。這個觀點或能成立,但也可商榷,因為公眾和作家對文學獎的爭議,還在于評獎程序、機制的不滿和對文學作品本身的不滿。
這是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也是一個值得解剖的尷尬事實。最有說服力的事實是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盡管各路人士對入選作家和作品有不同看法,但少見有質(zhì)疑其評選公正性的,也沒有人從程序上提出不滿,而且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作品都能經(jīng)得起各種“文學”目光的挑剔。歸根到底,文學的力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張揚和發(fā)揮。而在我們各種各樣的文學獎評選中,“文學”似乎隱身了,大家爭議最多的是文學之外的東西,如不透明,評委“近親繁殖”,程序不公等,更有甚者達到了對罵和無視的程度。
值得厘清的就是我們的文學獎的權(quán)威是從什么時間開始喪失的?如果要進行“搶救”,又該如何治理呢?是該從文學本身入手還是從文學之外考量呢?一句話,文學獎的“權(quán)威”:來自何處,走向何方?
所謂權(quán)威,字面意思就是使人信從的力量和威望,或者說在某種范圍里最有地位的人或事物。而無論是專業(yè)人士權(quán)威的喪失,還是文學獎本身的權(quán)威盡失,直白地說就是,文學獎難以擁有力量讓民眾信服信從,即使在文學圈里面,也難以找到樹立文學獎的權(quán)威身份。
沒有文學就沒有獎,離開了文學本身談獎,是荒謬可笑的。因此,要想回答“文學獎權(quán)威”的問題,就離不開對文學自身的追問。從常識判斷,唯有用文學眼光審視文學獎,或者說讓文學自身的力量來主宰文學獎,才是唯一可行的選擇。文學獎的權(quán)威可能來自專家、作家乃至是政府部門,但最重要的是文學本身。反觀當下,太多的非文學因素主導著文學獎,除了金錢的暴力和權(quán)力的干涉外,恐怕更有各種各樣的私心雜念。文學獎評選之所以是非不斷,就與文學圈成了名利場有關。
文學的神圣和文學獎的權(quán)威相輔相成。只有讓文學的神圣之光閃耀,而不是臣服于金錢或者權(quán)力,才能重拾權(quán)威。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現(xiàn)在全國能列得出名的文學獎項已超過百種,文學獎項的獎金也在攀比中不斷攀升,獲得某些獎項已成為一種名利雙收的實惠。與此同時,某些文學獎缺乏公開性與透明度,一些水平不高的作品屢屢獲獎,文學獎的權(quán)威性受到質(zhì)疑。種種非文學的因素遮蔽干擾了文學獎的評選,文學獎的評選也有成為娛樂游戲之嫌。曾有作家直接在博客中曝出“某人的獎是通過什么關系拿到的,某人又在評委身上花了多少銀子……”的丑聞,相反,文學的神圣和光環(huán)被日益消解。文學崇高性的獲得和文學獎公正性的重塑,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圍繞名利的追逐去媾和文學獎,怎能讓其產(chǎn)生文學的力量?又怎能擁有權(quán)威呢?當然,也就談不上社會和公眾的認可了。文學獎的走向應該是文學本身,而非名利,這也是文學獎自我救贖的理性選擇。
文學獎的“權(quán)威”:來自何處,走向何方?答案在文學之內(nèi),也在文學之外。
京華時報:作協(xié)開會也令我們越看越生氣 2010-04-02 |
紅 網(wǎng):說時評人腦殘,葉匡政算只什么鳥? 2008-11-26 |
京華時報:作協(xié)開會也令我們越看越生氣 2010-04-02 |
金陵客:且慢“各打五十大板” 2010-07-12 |
王國平:學術研討要多聽基層的聲音 2012-05-29 |
關東客:當李太白遇上“世界文學獎” 2013-03-08 |
高談闊論:好飯不怕晚 2014-01-06 |
高談闊論:好飯不怕晚 2014-01-06 |
北京晚報:情愛有理尊重無罪 2008-12-09 |
北京晚報:情愛有理尊重無罪 2008-1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