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今日推薦-正文
一座“紅軍橋”為啥能屹立82年?
陸敬平
//agustinmoreno.com2016-10-05來源: 南方網(wǎng)
分享到:更多

 9月21日,枯水期紅軍橋的木梁顯露出來,一名村民從少寨走出,去往橋西的集鎮(zhèn)。新京報記者 李明 攝

  橋,在山高水長的貴州黎平,被當?shù)厝吮扔鞒裳}。

  1934年12月,長征路上的中央紅軍從黎平少寨經(jīng)過,國民黨部隊為了阻攔紅軍,提前把橋拆毀。少寨村民為了幫紅軍過河,拆了自家門板,冒著嚴寒與紅軍戰(zhàn)士合力架起木橋。后人為了紀念這段歷史,把這座橋稱作紅軍橋。(10月5日《新京報》)

  一座用木板、木樁搭起的簡易木橋,竟能歷經(jīng)82年風雨雪霜而不倒,堪稱歷史奇跡。細讀報道,方知并不是木板木樁有啥奇特之處,也不是搭橋人手藝之精湛,而是當?shù)匕傩粘鲇趯t軍熱愛和尊崇精心搭建呵護的心血結(jié)晶。

  當年,為幫紅軍渡河,少寨村民拆了自家門板,冒著嚴寒和紅軍一起架起木橋,上演了一幕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打敵人的英雄壯歌。紅軍過河后,這座橋被保留下來,不但成為當?shù)卮迕癯鲂械郊?zhèn)的交通樞紐,而且還被村民們譽為“紅軍橋”。汛期一到,八舟河河水暴漲,木橋常被沖毀,村民一旦發(fā)現(xiàn)就馬上鳴鑼,叫上村里壯勞力搶修。老一輩村民沒有木板架橋,就拆自家門板。村支書朱崇明說,1934年以來,紅軍橋被沖毀十幾次,村民也就修了十幾次。這也是這座橋雖然瘦骨嶙嶙,但卻歷經(jīng)82年而巍然屹立的奧秘所在。這座橋既鐫刻著當年軍民魚水情深,也是人們繼承和發(fā)揚紅軍和長征精神一座豐碑。

  眼下,少寨被規(guī)劃成風景區(qū),交通成了擺在村民面前的難題!按迕駛兩岵坏貌鸺t軍橋,有感情”,朱崇明說,為了保住這處紅色文化遺址,就在八舟河下游另建一座石橋。由此可見,這座橋的重要意義就在于此。“紅軍橋”不但見證了當?shù)氐陌l(fā)展的變遷,而且還用紅色基因影響教育了一代又一代村民和廣大游客,莫忘歷史,學會感恩,沿著當年紅軍所走過的艱辛歷程奮勇前行,開啟新時代的長征。因而,筆者認為,這座“紅軍橋”已成為不可多得的優(yōu)秀歷史教材,值得我們用匠心呵護。

  光陰似箭,時光如梭。轉(zhuǎn)瞬間紅軍長征勝利已經(jīng)80周年。當年參加長征的的英雄們已經(jīng)陸續(xù)離我們而去,現(xiàn)還生存的紅軍將士已經(jīng)很少。但是,他們所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卻是永恒,值得全國人民學習和傳承。因而,在全國各地,類似“紅軍橋”的紅色文化遺址尤為彌足珍貴,我們都有責任和義務精心呵護,再也不能出現(xiàn)人為損毀令人痛心疾首的事件了。作為后人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還何談傳承弘揚紅軍的長征精神?因而說,傳承弘揚長征精神就要從尊崇歷史文化,保留紅色基因開始。讓紅色基因長在我們的骨骼里,流淌在我們的血液中。激勵著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攻堅克難,頑強拼搏,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復興的偉大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南方網(wǎng)陸敬平)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