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無非是想告訴大家,人生必定會經(jīng)歷許多曲折磨難,在得和失之間,到底什么才是真正值得珍惜的東西。
北大教授、生命科學院前任院長饒毅可能不是個圓滑的人,他以前在《科學》雜志寫的一篇對科研體制的質(zhì)疑讓同行們好一陣尷尬。最近,在北大本科生畢業(yè)生典禮上,他作為教師代表,在一個憧憬美好未來的時刻,又不合時宜地談起了不敢祝愿每一位畢業(yè)生都成功、都幸福的話,往意氣風發(fā)的學生頭上潑冷水。
臨別致辭不能說是新鮮事物了,前有華中科技大學的“根叔”,“根叔”千言萬語,饒毅的致辭只有短短的535字,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真誠,說人話不講套話空話。
長篇大論是苦口婆心,短小精煉也別有一番語重心長。在一個一心想著如何出人頭地的人的眼里,這篇短得不能再短的致辭不過是廢話一篇,它沒有一個字談成功,沒有一個字談未來,也沒有教學生如何走捷徑,如何才能把握人生。但如果從人性的角度解讀,就能發(fā)現(xiàn),含義異常豐富。每個人都是生命的奇跡,所以千萬別荒廢自己的人生;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存在價值。
困擾當代大學生的恐怕依然是人性的問題。他們比他們的師兄師姐們有更多的機會,卻也有更多的迷茫。同是北大教授的錢理群曾尖銳地指出,一些大學培養(yǎng)了一群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他們表情豐富但內(nèi)心冷漠,一心只想著如何出人頭地,用成功學來定義一切,以至于在各種欲望中迷失了自己。饒毅顯然也看到了錢老所看到的問題,這番心靈雞湯式的致辭談的是人性,其實意有所指。成功學未必沒有積極意義,但一個人顯然不能靠成功來滿足內(nèi)心。人還有對情感的需要,對社會認同的需要,這些并不是成功能簡單給予的。而一個社會,利己也無法孕育出文明。套用那句已被無數(shù)次引用的話,“你是怎樣,中國就是怎樣”,大學生今后走什么樣的路也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中國要走什么樣的路。大學生在誘惑面前如何保持尊嚴,爾虞我詐中如何潔身自好,眾說紛紜中如何堅守正確的價值觀,如何面對人生的得與失,常常就決定了文明的深度。
這種過來人的教誨蘊含著人生的大智慧。它不是畢業(yè)典禮前夕,臨時拼湊起來的心靈雞湯,也不是用一些美麗詞藻堆砌起來的警句格言,而是對人生的總結(jié)和反省;是時間在一個中年人身上的沉淀;是一個過來人目光掃過一群青春的面龐,想象著他們充滿無限可能的人生,想著可能的沉淪與墮落,發(fā)自內(nèi)心的憐惜和期望。無非是想告訴大家,人生必定會經(jīng)歷許多曲折磨難,在得和失之間,到底什么才是真正值得珍惜的東西。它可能不是財富也不是權(quán)力,而是內(nèi)心的滿足、人性之美。
這些話剛畢業(yè)的大學生未必能深刻體會,但當他們經(jīng)歷人生的種種曲折,面對社會的種種亂象時,有一天才會掂量出,饒毅今天說的每句話每個字的分量。
胡印斌:什么樣的畢業(yè)禮才算理想 2011-06-29 |
中工時評:高校對青年學子該有怎樣的畢業(yè)致... 2011-07-06 |
張 麗:別只顧著迎“親”送“親” 2011-07-20 |
新聞觀察:“精致”的仕途路線圖讓人笑不出來 2013-06-27 |
“精致”的仕途路線圖讓人笑不出來 2013-06-27 |
中工時評:如何讀懂大學“最后一課” 2013-07-12 |
徐瑞哲:校長致歉為哪般 2013-07-15 |
李金鋼:畢業(yè)季不妨也談談愛情 2013-07-18 |
胡 波:大學最后一課不是校長的“獨角戲” 2013-07-23 |
畢業(yè)致辭應給學生前行的力量 2014-0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