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014年度再熱門的電影,可能都比不上正在上演的另一出大戲。日前,金逸影視公司的一份招股說明書,一不小心將武漢國資委掛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圍觀者之眾,令這部結尾難料的現(xiàn)實劇的主人公們更是出乎意料。
這份刊登在中國證監(jiān)會網(wǎng)站上的招股說明書顯示,位列金逸影視2011年度5大消費客戶之末的武漢國資委,當年的消費金額為96.5萬元。有算盤珠子撥得快的,根據(jù)武漢國資委在編人員數(shù)平攤,每人看了1萬多元的電影。錢是一個方面,這得花多少時間才能看完?對此,眾多骨灰級影迷紛紛表示自愧弗如,甘拜下風。
其實與金逸影視公布的前4大客戶相比,武漢國資委算不上徹頭徹尾的土豪。招股書顯示,廈門ABB開關有限公司當年消費高達545萬,武漢虹信通信、廈門國貿(mào)、中國銀行廈門分行,這些逾百萬的大咖,哪個出手都比武漢國資委闊綽。而武漢國資委被關注,顯然與政府行政部門的特殊身份有關。人們疑惑的是一個花納稅人錢的機構,哪來的錢、哪來的時間、哪來的興致成為影視公司的主力消費客戶?
對于金逸影視提供的3年前的數(shù)據(jù),武漢國資委第一時間的解釋充滿著彈性,表示“需要核實”。此后連夜發(fā)表聲明,要求金逸影視發(fā)表公開聲明,澄清事實,賠禮道歉,消除不良影響。顯然,武漢國資委這回已經(jīng)心中有底。
至此,要么兩家有一家撒謊,要么審計機構——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為自己的法律擔責出面背鍋。
昨晚6時,金逸影視通過媒體發(fā)布的一份《聲明函》,似乎給了圍觀這場現(xiàn)實大片的人們一個貌似結局的交代,稱招股說明書中所列示的96.5萬元,實為“武漢國資委以及相關國資體系內(nèi)的單位合計消費團體票的金額”,是“簡化處理造成了理解上的難度”,并表示“向武漢國資委鄭重道歉”。
以化解誤會的方式給這部電影畫上句號,對于身處輿論風波頂端的武漢國資委、上市關鍵節(jié)點的金逸影視,雙雙都是一個體面的、也是息事寧人的結果。但是,在96.5萬元的電影消費、百把人的編制、下屬20多萬人的企業(yè),這組可稀釋的數(shù)字背后,依然還欠著好奇的人們一個可供信服的明細賬。這是這部現(xiàn)實電影未能真正閉幕的所在之一。
而在這場誤會的化解過程中,關于電影市場的繁榮、關于組織消費的模式,卻是剛剛掀開一個可供社會窺視一斑的另一出好戲。根據(jù)武漢國資委相關人員第一時間的回應,“國資委下屬企業(yè)有20多萬人,雖然偶爾也組織下屬企業(yè)職工看愛國電影,但也不可能看這么多”。那么,2011年上映了哪些愛國電影?為什么需要國資委來組織觀看?為什么一部市場化的電影需要通過公費來買單?放之全國,究竟有多少用于電影的公費觀摩在滋潤著電影市場豐滿的腰包?這些公費究竟貢獻給了哪些影片?
如要解開這些疑惑,金逸影視掛在武漢國資委名下的96.5萬元電影消費明細單,正是一個最好的解剖樣本。(劉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