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看到這屆世界杯的東道主巴西隊在主場被德國隊瘋狂蹂躪,作為巴西“鐵絲”的一個朋友在心痛之后感慨,雖然很殘酷,但體育比賽的魅力就在這里,公平競爭,實力說話。奧運會上如果發(fā)現有人站在起跑線前面20米起跑,誰還參賽?
我知道朋友的言外之意,是對當下的高考加分非常不滿。高考雖不是體育比賽,但對公平和公正的追求是共通的,不能以“中國的高考很復雜”這個萬能的借口去削弱公平。
另一個朋友講過一件事,他的孩子參加高考,考前一直充滿自信地積極備考,可突然有一天回到家后悶悶不樂,追問之下才知道:班里公布了加分名單,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同學有各種加分,最高能加20分。自己裸考,其他人卻站在20米外起跑,以前感覺大家都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平等競爭,可加分后同學關系都不一樣了。朋友很郁悶,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解釋,如何說服孩子相信公平和規(guī)則。
童話作家鄭淵潔的批評一針見血:人生可以加分,高考不能加分。高考加分這種歷史遺留的政策產物,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對于彌補一考定終身的缺陷,也許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正當性,但隨著社會的變化,其正當性已經在逐步消退,更多的是在制造社會不公和滋生腐敗。近幾年來,提起高考加分,除了想到一個個丑聞,還能想到什么呢?四川省中學生游泳錦標賽頻頻打破蛙泳亞運記錄,被曝是為加分賣獎;湖南高考狀元都是武林高手,武術加分內幕被戳穿;浙江考生只要交錢就可獲得國家二級運動員證書,連足球隊候補隊員高考都加20分;今年曝出的是,遼寧本溪一個班40人,竟然22人體育加分。
在不少地方,加分已經成為公開的腐敗。公眾看到的是,一些官員的子女靠加分作弊,富二代爭鉆加分漏洞,加分成為一門生意。這條利益鏈養(yǎng)肥了一堆碩鼠,讓高考公平被制度性地玷污,讓狀元注水,讓浮躁和投機在高考中蔓延,驅使著家長們想方設法尋找加分途徑,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加分的起跑線上”。
有人認為,取消高考加分會導致新的不公,其實利弊相較,各有取舍。本報的調查報道顯示:再好的歌喉,也唱不開哈佛的大門,世界名校樂團學生根本沒聽過“藝術特招”這一說法。藝術特長只是個人愛好,從伊頓公學到香港大學,不會因為學生的個人愛好而降低學業(yè)標準。
有人說:大學里離不開文化活動,而且單位招聘也喜歡有特長的人,因為這個群體會起到文化傳播的作用。這個理由沒有太大說服力,哈佛沒有招音樂特長生,該校一樣有非;钴S的校園音樂文化,香港大學沒有招體育特長生,可該校的體育活動一點兒也不落后。在目前中國內地社會環(huán)境下,此理由更要大打折扣,因為現實中,加分政策變異的弊要比可能帶來的利大得多。
高校自主招主的實施,已經開始彌補高考統招可能對人才的埋沒,隨著自主招生等高考改革的推廣,各種加分更應該盡快退出歷史舞臺,實行全面的裸考。高考是中國內地實現社會流動的基本制度平臺,需要形式上的一刀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起跑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