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雜文隨筆-正文
會做菜算個啥特長
//agustinmoreno.com2016-04-11來源: 長江日報
分享到:更多

  會做菜算是特長嗎?當然。無論是“治大國若烹小鮮”的比附,還是“舌尖”系列的流行,均表明在以“食”名世的國度,烹飪這個行當,向來有自己的位置。

  不過我要說的是另一碼事:上海的一個男孩只因愛做菜,且將自己做菜過程拍成視頻寄出,最近得以被擁有160多年歷史的美國名校希爾中學成功錄取。

  我們熟知美國名校有青睞特長學生的傳統(tǒng)。所謂特長,在國人心目中已有成形的概念,多半指高大上的文藝、體育明星范兒;或強調在服務公眾(集體)等方面做出過一些提得上筷子的事,比如去非洲幫助過難民,或在著名機構實習過一類。至于會做菜,實話說,在我們大多數人眼中,根本不算個啥,至少與美國名校搭不上邊。

  但不管怎樣,希爾中學錄取這位上海男孩自有其考量。不妨聽聽校長雷曼先生的一些說法:頂尖的美國高中(錄取學生),“其實也沒有一個公式化的范本,只需要把自己最真實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這樣被錄取的幾率就高了”;(他們)“要對自己的未來非常在意”,“除了學業(yè)成績優(yōu)異外,還必須是一個有特點的人,并能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有恒心和熱情”。

  上述說法,均得我心,而令我咂摸再三的,則是“對自己的未來非常在意”這句話。換作國內的語境,說得絕對一點,高中生對自己的未來最在意的,莫過于考上心儀的大學;相對應的,學校對學生的未來最在意的,也莫過于升學率。當然,這里的“未來”,實乃最近的“未來”。

  學校和學生,到底誰更應該在意學生的未來?視角不同,還真不好說。學生自我關切的本能不用說,而學校作為教育機構,是否更應考慮從校門走出的學子對于今后社會的有用性或貢獻率?學校的關切在落實到每一學生個體的同時,胸懷的更應是整個社會,抑或說,學校的所有努力,都是在滿足善好社會的需求。

  “沒有一個公式化的范本”,這就對了!稟賦愛好相異,家庭狀況不同,哪來同一維度下的“優(yōu)秀”!皩W霸”一類,固然早就進駐了家長們的心腦;早早當家的窮人孩子,熱心公益的學子,孝心虔敬的后生,當為善好社會所倡導。社會的多樣或豐富正乃人類自由發(fā)展的自然呈現,“有特點的人”、執(zhí)著于自己感興趣的事,則是如是理念的產物。美國前總統(tǒng)卡特一輩子喜歡做木工。著名作家阿城據稱能裝配汽車。前些時美國的一個哲學博士開了家維修摩托車的店面,只為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更能“腳踏實地”。這些真實、“好玩”的人生大抵不會為我們的教育機構所推崇。

  說回會做菜的上海男孩,我倒有另外的感受,F在的獨生子女,哪一個不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所以我要點贊男孩的父母,能放手自己的孩子恣意“搗鼓”,哪管這做菜是否入學所規(guī)定的“特長”。順便建議我們的教育機構也不妨拓寬“特長”的外延,道理不必贅言。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