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雜文隨筆-正文
放生
田東江
//agustinmoreno.com2016-04-05來源: 南方日報
分享到:更多

  放生已成為中國人行善積德的常用方式,然而現(xiàn)實中很多放生行為不僅達不到本來的效果,反而會造成原有生態(tài)破壞、外來物種入侵甚至催生灰色利益產(chǎn)業(yè)鏈等問題。放生亂象屢屢上演的背后,自然有科學(xué)放生常識匱乏的因素,但是更有但求一味利己、毫不理會其他的因素。

  4月2日《工人日報》有一篇《你以為放生就是在行善?》的文章,從十幾個佛友在京郊公園的放生說起,指出放生已成為中國人行善積德的常用方式,然而現(xiàn)實中很多放生行為不僅達不到本來的效果,反而會造成原有生態(tài)破壞、外來物種入侵甚至催生灰色利益產(chǎn)業(yè)鏈等問題。

  放生,即把捕獲的小動物放掉。清朝學(xué)者趙翼考證說:“《南史》梁武時謝微為《放生文》,見賞于世。蓋梁武帝奉佛戒殺,至以免為犧牲,則放生起于是時無疑。”不過,《列子·說符篇》就已經(jīng)說了:“邯鄲之民以正月之旦獻鳩于簡子,簡子大悅,厚賞之?蛦柶涔。簡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趙翼不可能看不到這些,或許是佛教進入之后,慈悲為懷者視放生為善舉,覆蓋了其原初意義。也就是從梁武帝開始吧,《云麓漫鈔》謂其”崇奉釋氏,置放生池,謂之長命洲“——人工開鑿放生池漸漸成為佛寺中的”標(biāo)配“,購買水族蓄養(yǎng)于池,旨在戒殺,信徒亦可將魚、龜?shù)确硼B(yǎng)在這里。按照鳩摩羅什的理論:”諸余罪中,殺業(yè)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信徒放一次生就積一次德,放生者當(dāng)然都是這么認為的,所以《工人日報》的文章才會有一問。

  《隋唐嘉話》載:“太平公主于京西市掘池,贖水族之生者置其中,謂之‘放生池’!碧焦魇翘聘咦诤臀鋭t天的女兒,這顯然是佛門之外的池了。到唐肅宗,“命天下置放生池八十一所”,顏真卿書碑云:“環(huán)地為池,周天布澤。動植依仁,飛潛受獲。”明人《涌幢小品》里還有顏真卿手書的《放生序銘》:“去殺流惠,好生止辟。率土之濱,臨江是宅。實勝如來,疇庸允格。真卿勒銘,敢告凡百。”宋朝更講究放生,真宗時王欽若奏以杭州西湖為祝圣放生池,東坡后來奏西湖不可廢者五,放生池的功能是為其一。明朝有人更具體地指出:“西湖三潭,是永明禪師用庫錢贖魚鳥放生之池也!狈派鷷r的場面頗為壯觀,“郡人數(shù)萬,會于湖上,所活羽毛鱗介以百萬數(shù)”。留下《夢溪筆談》的沈括說,他知道王安石喜歡放生,“每日就市買活魚,縱之江中,莫不洋然”。王安石生日,“朝士獻詩頌,僧道獻功德疏以為壽,輿皂走卒皆籠雀鴿,就宅放之,謂之放生”。有個叫鞏申的光祿卿,“佞而好進”,其人“既不閑詩什,又不能誦經(jīng)”,于是與輿皂走卒一樣,“以大籠貯雀”,到安石家“搢笏開籠”,且祝曰:“愿相公一百二十歲!睋(jù)趙翼的考證,“宋人生辰多以放鳥鴿為壽”,東坡詩“記取金籠放雪衣”之自注,有“杭人以放鴿為太守壽”。

  放生既然積德,于是我們會看到許多被放之生的投桃報李!队看毙∑贰贰笆贰睏l云,鄒浩謫居昭州,“以江水不可飲,汲于數(shù)里外。后所居嶺下忽有泉,浚之,極清冽,名曰感應(yīng)泉。亂石之下,得蟹一枚”,他把它送到江里放生了,叨咕說:“余至五嶺。不睹此物數(shù)年矣。亂石之下,又非所宜穴處也,何從而出邪?”忽然,他聯(lián)想到了自己的命運:“蟹者,解也,天實告之矣。蒙恩歸侍,立可待矣!绷⒏鸵娪,“次日,果拜赦命”。《清稗類鈔》中的“義狗為人雪仇”也是這樣。說雍正時有個過客在京師西華門外看到屠戶要殺一條黃狗,黃狗觳觫,過客哀之,“欲購之以放生,屠允,遂解囊付值”,然而屠戶“見其行囊多金,既受值,又謀殺而盡攫之”。但是,黃狗守護被害者尸體不肯離去,并最終協(xié)助了緝兇。諸如此類的因果報應(yīng)故事,無非是用“事實”證明放生必有好報。

  祝壽而放生,清朝也是這樣!都t樓夢》第七十一回賈母八旬壽慶,就“抬了許多雀籠來,在當(dāng)院中放了生”。慈禧太后六十大壽,“宮眷每人購鳥百種”進獻,慈禧本人“亦購鳥萬頭以放生”,一時間“殿懸鳥籠無數(shù)”。放的時候很講究,“先擇午后四時,率宮人登山,山巔有廟一,先焚香禱神。太監(jiān)各攜一籠,跪孝欽前,孝欽開籠放之”。令慈禧奇怪的是,有的鳥出了牢籠卻并不飛走,李蓮英說,那是“老佛爺福大,鸚鵡感動慈悲,自愿在宮伺候”。其實這不過是蓮英玩的一個小把戲,“預(yù)令太監(jiān)馴養(yǎng)已久,藉以博孝欽歡,使其以為己心果慈,故能感及鳥獸耳”。慈禧放生時,嘴里“祝其不再為人所捉”,實際情形正相反,飛走的那些,“山后即有太監(jiān)捕之,復(fù)售之于外矣”。在趙簡子那里,故事也有后續(xù),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故競而捕之,死者眾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過不相補矣!碧迫吮R重玄就此解曰:“小慈是大慈之賊耳……眾人皆睹其小而不識其大者焉,故略舉放鳩以明此大旨也”。

  《工人日報》的發(fā)問,實際上重復(fù)的正是盧重玄的論斷:你以為你是在放生,要是看到因此帶來的后果,就不會這么認為了。這幾年,放生亂象問題每每引起關(guān)注。放生亂象屢屢上演的背后,自然有科學(xué)放生常識匱乏的因素,但是更有但求一味利己、毫不理會其他的因素。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guān)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guān)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