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胡同,是老北京城的血管和經(jīng)脈。曾經(jīng),達官顯貴、市井平民,都在或?qū)捇蛘暮鋈;飲食起居、悲歡離合,都在或深或淺的胡同發(fā)生。
要問北京城究竟有多少胡同?這里流傳下來一句話,“大胡同三千六,小胡同如牛毛!泵恳粭l胡同,有哪些過往,可有人記得清,說得明?
北京市東城區(qū)最近就在干一件“記住過往”的事——為1200多條胡同撰寫“編年史”。這是一樁難事,不僅要詳細測量每條胡同的長度、寬度、走向,記錄胡同里的典型建筑,還要梳理胡同的文化典故、名稱更改、拆建合并歷史……
這又是一件不容再拖的事情。城市發(fā)展、市政建設、產(chǎn)業(yè)勃興,不斷地改變著北京原有的城市風貌,大批胡同在一次次沖擊中消失。
這次“編年史”的修編,選擇了新中國成立后的6個標志性年份作為記錄節(jié)點。毋庸諱言,正因胡同演變與經(jīng)濟政治生活密切相關,過去的每一次大規(guī)模建設期,往往正是胡同的危險期。
即使今天舊城改造的理念已變,但開發(fā)強于保護的慣性,仍對一些胡同構(gòu)成威脅。更何況,在正常的城市更新和社區(qū)改造中,一條條胡同也在悄然變換著模樣。
變遷的必然,凸顯了記錄的價值。胡同有史,城市方有魂。
今天為胡同編撰歷史,不是為古城畫“遺像”。我們相信,那種無視傳統(tǒng)大拆大建的無知和無畏,不可能再出現(xiàn)了。恰恰相反,我們理解了這座城市從何處來,感受到她的美麗,體會到她的厚重,才對她往何處去,更有幾分清醒和自信,更有能力守護她的魅力。
今天為胡同編撰歷史,也不是要為舊城區(qū)畫一張“標準像”,以后就不允許一絲一毫的變動。時代在變,生活在變,居住于胡同中的人也在變。危舊院落房屋的改建,生活設施的改善,是城市生長的自然法則,也是當?shù)鼐用竦脑竿。對胡同現(xiàn)狀的全面、細致梳理,將助力這一改善過程。一部好的“編年史”,將記錄下胡同保護與生活改善的相伴相隨。
為胡同編撰歷史,也不能局限在房屋建筑上。傳承數(shù)百年的民俗風情、傳統(tǒng)禮儀,延續(xù)多少代的文化技藝、家常小吃,同樣是歷史的一部分。有人才有歷史。無論是何種改造、更新,都不能把胡同的老街坊、老鄰居一遷了之。否則,即使完好保留、風貌如舊的胡同,也只是老北京的一個軀殼。
我們已經(jīng)失去了太多,每一個留下的都如此寶貴!耙駩巯ё约旱纳粯颖Wo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chǎn)”,北京古城的保護,或許從來沒有遇到今天這樣的機遇。當未來的人們翻開北京胡同的“編年史”時,希望他們看到一條雖然有墜落但最終升起的微笑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