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雜文隨筆-正文
羅容海:慎終追遠 民德歸厚
羅容海
//agustinmoreno.com2015-04-03來源: 光明日報
分享到:更多

  清明節(jié)將至,父親早早就安排好了清明當天的行程:早上去掃爺爺及曾祖父的墓,上午開車回一百公里外的老家,給高祖父及以上祖宗掃墓,然后到香火堂(相當于分祠)把筆者剛出生的寶寶的名字寫在家譜上,接著去總祠給爺爺上牌位,再回香火堂吃午飯,與宗親們敘敘舊。一天下來,滿滿當當,既有對新生兒的祝福和期待,也有對先人的禮敬和追述。父親電話里說,這一次的清明祭祖,意義格外重大。

  或許世界上只有我們中國人才認為譜序這么重要,不僅生后要養(yǎng),去世要葬,還要弄清楚自己是哪一世哪一輩,出生要上家譜、族譜,死后要爭取在祠堂里立牌位、傳香火。也許對于普通人來說,只有這些儀式和程序,才能讓人感覺到當下之于過去和未來的神圣意義,從而珍惜現(xiàn)在,善待短暫的人生。曾子所說的:“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贝蟾啪褪沁@個意思吧。

  清明節(jié)是慎終追遠最集中的日子。除了祭拜自己的祖先,很多人還會去紀念那些為了國家民族犧牲的英靈,去瞻仰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抗震救災紀念碑,各種烈士陵墓和英雄紀念碑,他們?yōu)榱撕笕说男腋I瞰I出了生命,理應得到大眾的追思和敬意。

  慎終追遠是人之天性。然而具體該如何進行,個中卻也大有學問。春秋時期有個魯國人叫林放,向孔子請教禮儀的根本是什么?鬃雍苜澰S林放的提問,給出了“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的回答。即祭祀等禮儀,與其奢侈煩冗,不如純樸而行,而喪禮則與其禮儀完備,不如擁有悲痛而真摯的情感。

  孔子的回答,至今仍有指導意義。就以清明掃墓為例,大多數(shù)人都能克敬克誠、身體力行完成這一簡樸而又有意義的大事,但也不排除有些人大搞排場,而自己卻沉迷在炫耀的喜悅之中,完全忘了“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古訓。更有甚者,還有人開發(fā)出“代客掃墓”的業(yè)務,代磕一個頭、代哭一分鐘明碼標價,真是令人哭笑不得。這就完全脫離了孔子“儉”和“戚”的告誡,也就違背了禮的根本,失去了慎終追遠的意義。

  如此看來,“慎終追遠,民德歸厚”也并非絕對的定律!懊竦職w厚”倒像是一個事后的試紙,檢驗著慎終追遠的準度和純度。只有真正理解到自身所處歷史譜序中的位置,真正用“儉”和“戚”的態(tài)度來慎終追遠,才能領悟清明節(jié)這一中國特有節(jié)日的意義,從而虔誠地追思祖先、緬懷英靈、祝福后代,來達成全民族道德的升華,真正實現(xiàn)中華民族“民德歸厚”的永恒價值。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