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日本軍國主義和德國納粹制造了慘絕人寰的一系列大屠殺。在東方,是罄竹難書的南京大屠殺;在西方,則是屠殺了幾乎一半猶太人的種族滅絕。每年的猶太人大屠殺紀念日,也由此成為以色列最深入骨髓的紀念。
當日上午10時,以色列全國會鳴笛兩分鐘。在這兩分鐘內,國民必須停止手中的一切活動,學校里所有學生起立默哀,軍人持槍脫帽肅立,車輛停止運行。
我在駐外期間,對這種儀式有切身的體會。在汽笛的鳴響聲中,大街上所有車輛都停了下來,沒有喇叭聲,沒有說話聲,人們都走出汽車肅立。幾秒鐘內,整個世界突然間安靜下來,直到兩分鐘后鳴笛聲停止,一切方恢復正常。這也許只是一種形式,但這種形式后面,顯示的是猶太人大屠殺紀念活動的深入人心。
歷史在一代代人的心靈陣痛中傳承。以色列每年的紀念活動,最重要的還不是總統(tǒng)或者總理的發(fā)言,而是6名大屠殺幸存者點燃6支大燭臺,每支燭臺代表的是罹難的100萬猶太人。以色列所有電視臺、電臺都會現(xiàn)場直播紀念儀式。當每位老人走上前去,顫抖著點燃燭臺的過程中,電視或電臺會播放提前錄下的采訪,讓他們述說當年自己坎坷的經(jīng)歷,教育后人。
我記得我在以色列工作的2004年的紀念儀式上,點燃燭臺的老人中,有一位叫雷爾納的74歲老人。雷爾納老人回憶說,當時他們一群猶太孩子已被納粹扒光衣服等候處死,孩子們哭成一片。就在最關鍵的時候,納粹軍營里新到了一批土豆,孩子們馬上被要求去分撿土豆,然后再送來處死。這一轉折,成為這批猶太兒童最后存活下去的希望。盟軍最終將他們從納粹手中解放出來。
這樣娓娓道來的故事,讓我這個外國人不勝感慨,更讓愛國的思想教育深入到每個猶太人心靈。一般認為,正是當年納粹對猶太人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才使世界普遍同情猶太人并最終準許其在中東復國。這正如雷爾納老人所說的:“對今天的青年來說,知道我們過去的經(jīng)歷非常重要,當時我們之所以如此遭遇,因為沒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國家!
2004年大屠殺紀念的主題是“直到最后一個猶太人,直到最后一個名字”。以色列大屠殺紀念館官員對我解釋說,納粹希望殺盡所有的猶太人,我們將則尋找到任何一個遭屠殺的猶太人,同胞的名字絕不會被忘記。
我記得,當時的以色列總理沙龍說:“我們有責任去記住和緬懷每一個人(死難者),他們的名字,他們的照片,他們的故事;我們必須通過各種手段追溯到他們每一個人,讓他們的形象深入到我們、我們的孩子以及子子孫孫心中,這是我們唯一能為他們做的事!
對于那些恩人,猶太人保持了極大的尊敬。這些人中,就包括二戰(zhàn)時任中國駐維也納總領事的何鳳山,他曾向數(shù)千名猶太人頒發(fā)了“生命簽證”。一位幸存者引用哲人的話稱頌他:“有些人雖然早已不在人間,但他們的光輝仍然照亮世界;這些人是月黑之夜的星光,為人類照亮了前程。”
2004年2月,以色列“茲瓦特迪克”基金會向何鳳山追授了人道主義獎。在頒獎大會現(xiàn)場,一位老師因勢利導問旁邊的學生:“你們怎么看待何鳳山先生?”“他太了不起了”“我們非常尊敬”。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回答。
“如果你們當時處于何先生的狀態(tài),你們會怎么做?”老師繼續(xù)問。一位孩子回答:“我們將向他學習,做一個正直、勇敢的人!逼渌它c頭。
細節(jié)中表現(xiàn)出的精神、品質,可能更讓人感動。頒獎儀式結束后,沒有任何命令或暗示,所有學生都不約而同地從座位上站起并長時間鼓掌,目送出席儀式的何鳳山家人和中國外交官走出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