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文體-正文
看得見的生活,看不見的光
遠 山
//agustinmoreno.com2017-11-30來源: 人民日報
分享到:更多

  電影不光是用眼睛“看”,更需要用腦子“想”,用心“感受”。一部優(yōu)秀電影,不僅是模仿生活,也會讓生活來模仿。

  在全國電影院線上映近一個月的《相愛相親》,是一部有生命的電影。它的生命感,驗證了作為“慢熱型”的藝術影片,可以憑借優(yōu)質口碑實現院線的長期放映。而它自身影像的質地及所構建的故事,也引發(fā)了觀眾內心的震動和深入思考。

  《相愛相親》的“戲核”是一個關于遷墳的故事:姥姥在鄉(xiāng)下守了一輩子寡,可她等候的男人早在城里結婚生子,直到死去才埋回老家。男人在城里的另一個妻子去世,這個妻子的女兒(薇薇的媽媽)要把這墳遷往城里合葬,姥姥卻守在墳頭死都不肯……一座墳的去與留,折射三代人的愛與被愛,也開啟了一條尋愛之路。薇薇隨身攜帶的攝像機,成了讀取三代人價值觀的“眼睛”。姥姥的愛,是村口貞節(jié)牌坊上的一個名字,還是對婚姻的承諾?一句話,等一輩子,值不值?父親的愛,源于年輕時母親的勇敢與執(zhí)著,縱使生活將這份單純可愛磨成了喋喋不休,卻依然念念不忘。兩代人的“愛”字埋藏著心,有心所以無所畏懼,有心所以心無旁騖,有心所以相守一生。薇薇找到了“愛”的答案,也讀懂了相愛與相親的辯證法。

  這個看似俗氣的故事,在笑與淚中讓人倍感熨帖,被很多觀眾稱為“今年最好哭卻最舒服的電影”。就像影片最后定格在“家”字一樣,銀幕上的故事結束了,但其所聚焦的當代家庭倫理命題,卻將繼續(xù)被觀眾審視、追問、求解。這當然要歸功于影片主創(chuàng)發(fā)現生活的能力和講故事的功力。當下以當代生活為題材、以家庭倫理為主題的影視作品并不少,一些影片卻是以懸浮的時代、符號化的生活做裝點陪襯,原本鮮活的生活被壓縮、被夸張,被狹隘化和被標簽化。

  再現真實的生活、刻畫飽滿的生命,是《相愛相親》主創(chuàng)的自覺追求。這追求體現在劇本、表演和制作三個層面。影片中姥姥的原型來自聯合編劇游曉穎的家族故事,游曉穎在一篇創(chuàng)作談中回憶2011年第一次見到導演張艾嘉的情景。張艾嘉說,“這個故事應該發(fā)生在秋天,有風,還有家里的灶臺味”。作為觀眾,我的確被影片再現的生活說服。比如,故事發(fā)生在中國中部省份的省會,從而使故事可以在當代中國的城鄉(xiāng)二元話語里展開,贏取最廣大觀眾的情感公約數。強情節(jié)的加入和對生活細節(jié)的捕捉,讓這個原本簡單的故事被講述得百轉千回、滋味綿長。片中有這樣的情節(jié),經歷了一番撕扯之后,姥姥來到薇薇家,終于見到外公的照片。顫巍巍攀上凳子的姥姥,努力貼近墻上的相片,端詳外公的模樣,卻產生了疑惑:這是那個我等了一輩子的人嗎?薇薇和男朋友PS合成了外公和姥姥的合影,在雨中取回照片的姥姥,小心翼翼擦拭照片上的水跡,卻將相片擦破了,外公的面目也模糊起來。這樣的情節(jié)有戲劇性又符合生活的邏輯,讓人看后五味雜陳。

  表演也賦予這個故事生命感。第五代導演的代表田壯壯出演了薇薇的父親,他以松弛自然、不著痕跡的表演,演活了一個沉默寡言、老成持重,與妻子相濡以沫對孩子默默守護的父親形象。飾演姥姥的吳彥姝是這個故事的“指針”。這個角色的對白很少,而是靠大量近景特寫和長鏡頭捕捉眼神、情緒、肢體動作,讓人物立了起來。吳彥姝以洗盡鉛華的表演,表達出一個舊時女性的堅持和信念,讓人對姥姥從不解到同情再到最后的理解。

  作為臺灣新電影的代表,導演張艾嘉承襲了這一派創(chuàng)作偏重女性個人成長記憶,偏愛散文化的情節(jié)結構,追求樸素自然的美學追求。但與《少女小漁》《203040》《念念》等前作不同,《相愛相親》在延續(xù)張艾嘉一貫的女性立場和電影美學之外,更多了幾分通達透徹之感。這大概與她本人的生命感悟是融為一體的。

  影片的英文名翻譯為“愛的教育”,也是有意味的提示。儒家文化的教習讓老一輩中國人將“愛”藏于心卻羞于口,外來文化的影響又讓年輕一代過于隨意地對待“愛”。影片沒有主題先行,批評任何一方的價值觀,而是以每一種現實選擇照出了那道看不見的人性之光、時代之光。表面看,情感矛盾和時代變革是這部電影最大的沖突,而隨著故事的終結,觀眾會發(fā)現,這沖突只是起點,沖突的和解、家庭社會的和諧才是故事的終點,并最終被引向通達宏闊的人生境界。

  梁啟超說,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就是藝術!断鄲巯嘤H》告訴我們,愛是一種能力,一種智慧,一種哲學。學會愛,不僅是一輩子的事情,也是全社會的修養(yǎng)。銀幕內外的世界始終聯系在一起。張艾嘉敏銳捕捉當代家庭倫理的變化,以在地感在時感在場感的故事,讓人物、情感、主題找到了綿延生長的根,也找到了電影藝術的生命力所在。

  電影不光是用眼睛“看”,更需要用腦子“想”,用心“感受”。而一部優(yōu)秀電影,不僅是模仿生活,也會讓生活來模仿。這就是《相愛相親》帶來的希望。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