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文體-正文
看微信“變臉”,莫忘熱鬧背后的研究者
鄧輝林
//agustinmoreno.com2017-09-27來源: 深圳特區(qū)報
分享到:更多

  當我們安享科技、創(chuàng)新帶來的易于得到的快樂之時,莫忘了曾有人站在熱鬧背后,承載著“一群人的孤單”或“一個人的孤單”踽踽前行

  從9月25日17時起,細心的微信用戶會發(fā)現(xiàn)微信啟動頁面背景圖已經(jīng)悄然改變。據(jù)騰訊公司介紹,微信啟動頁背景中的地球圖片從之前的非洲大陸上空視角,換成了我們的祖國上空視角;之前的圖片是美國宇航局向全世界公開的第一張完整的地球照片,而現(xiàn)在的圖片由我國自己發(fā)射的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wèi)星“風云四號”從太空拍攝;“祖國全景”版微信啟動圖將持續(xù)至9月28日17時。

  微信啟動圖“變臉”,“刷”的一下映入每月數(shù)億人的活躍用戶眼中。新的圖片因此成為“網(wǎng)紅”,成為熱議的焦點。但在熱鬧的背后,卻有著一群耐住寂寞潛心研究的科研工作者。

  昨天一篇題為《微信“變臉”用了一秒 背后卻是科學家15年的努力》的“爆款網(wǎng)文”披露,“風云四號”衛(wèi)星從2001年開始預研,整個研制花費15年時間。中科院院士匡定波提出,應該發(fā)展干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并搭載于“風云四號”,這種探測儀對于遙感領域紅外光譜技術而言堪稱一場革命。早先,美國、歐洲都朝著這種探測儀的方向努力,但到2006年,由于技術難度過大等原因,美國放棄了,歐洲也大幅調(diào)整計劃。中國科學家們沒有放棄,終于研制成功。我們的“風云四號”2016年底已發(fā)射升空,搭載的干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已開始提供全球獨家數(shù)據(jù),但迄今為止美國的相關研發(fā)隊伍尚未重新聚集,歐洲的儀器還要等到2022年才能發(fā)射升空。15年工作期,人生有幾回?在世界級賽場,唯有中國科學家們15年“苦戰(zhàn)過關”,此中艱辛不難想象;干的又是高精尖的科研工作,很難讓外人理解,怎一個寂寞了得?

  在微信用戶看來,微信“變臉”不過是換一張圖片,這很簡單,從中我們感到新奇和自豪,擁有了一份愉悅和快樂。再看看那一群托舉“風云四號”衛(wèi)星的科研工作者們,我們不難看出,正是耐住寂寞的研究者,豐富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比如,在語言文字應用中,我們享受到的看似簡單的便利,往往也得益于研究者們寂寞、艱苦的研究。如對于“做”與“作”的使用,語言學家呂叔湘提出:“遇到?jīng)]有把握的詞,寧可寫‘作’不寫‘做’”,這一條對于有一定科學文化知識的人來說頗為實用的建議,其實是奠基于對大量語用現(xiàn)象的考察。商務印書館的魏勵提出了另一種建議:作謂語的動詞都寫“做”,固定的詞都寫“作”,“動詞+作(做)”一律寫“作”,在提出這一建議之前,魏勵運用語料庫方法做了語用上近于窮盡式的考察。很多看似簡單、易于把握的結論背后,是研究者苦心孤詣甚或皓首窮經(jīng)的研究。

  網(wǎng)上有句話:“熱鬧是一群人的孤單”,這句話用來形容大眾生活的熱鬧、有趣與背后研究者的寂寞之間反差,真是再貼切不過了。當我們安享科技、創(chuàng)新帶來的易于得到的快樂之時,莫忘了曾有人站在熱鬧背后,承載著“一群人的孤單”或“一個人的孤單”踽踽前行。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