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文化自信中的“文化”包括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者之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基礎和源頭,文化自信源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我們要有對自己國家和民族文化的自覺,同時對世界各國、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有正確的認識,在世界文化新格局中,形成一個“源于自己而屬于世界”的嶄新文明體系
●文化遺產在今天不僅是古代文明的記錄和見證,更是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平等對話、和平共處的紐帶和橋梁,對古代文明和文化遺產保護給予關注和重視,有助于提高文明古國在國際文化領域的參與程度,提升人類社會面向未來的能力和水平
文化自信指的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以及對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文化自信是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并駕齊驅的第四個自信,如何增強和彰顯文化自信成為當下中國的時代課題。
弘揚傳統(tǒng)文化 實現民族復興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提到:“在5000多年文明發(fā)展中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蔽幕孕胖械摹拔幕卑ㄖ腥A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者之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基礎和源頭。習近平總書記曾言:“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chuàng)造和延續(xù)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蔽幕孕旁从谥腥A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
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歷史的角度分析,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衍生出了中國近現代文化,也使得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xù)和發(fā)展,當代中國思想文化也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傳承和升華,要認識今天的中國、今天的中國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國的文化血脈,準確把握滋養(yǎng)中國人的文化土壤!痹跉v史長河中,很少有國家像中國這樣,積淀起如此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在世界文明發(fā)展史上熠熠生輝。影響深遠的諸子學說、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氣象萬千的詩詞歌賦、匠心獨運的書畫雕塑、澤被中外的四大發(fā)明等,都令世界驚嘆不已。早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間,東西方世界先后出現了一批偉大的思想家,奠定了后來人類精神文明的大格局,有西方學者將這個偉大時代稱為“軸心時代”。當時,中國的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等諸子百家的思想光彩奪目,使得中華文化在人類思想文化發(fā)軔之始,就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確立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從“文景之治”到“武帝極盛”的西漢盛世,從“貞觀之治”到“開元之治”的大唐盛世,以及康雍乾時期的大清盛世,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開放的環(huán)境中因頻繁的雙向交融而越加活躍,文化之帆也愈加遠揚。
從現實的迫切需求來說,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質上是文化的復興。習近平總書記說:“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梢姡幕孕攀堑缆纷孕、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礎。中國的自信,本質上是文化自信。當下,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文化實力卻未與之匹配,以至于精神層面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一些人價值觀缺失,觀念沒有善惡,行為沒有底線,什么違反黨紀國法的事情都敢干,什么缺德的勾當都敢做,沒有國家觀念、集體觀念、家庭觀念,不講對錯,不問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渾渾噩噩,窮奢極欲!辈┐缶畹闹腥A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包含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扶危濟困的公德意識、舍生取義的犧牲精神、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民惟邦本的治國理念、協(xié)和萬邦的和平思想、和而不同的東方智慧……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人民提供豐潤的道德滋養(yǎng),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水平,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為中國經濟和外交影響力的擴展提供更加有效的軟保護,構筑更為有利的軟環(huán)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應有之舉。
擔負大國責任 倡導包容互鑒
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需要國家主動作為、文化單位認真行動、人民群眾積極實踐。在此,中國作為國際發(fā)展體系的積極參與者、受益者、建設者和貢獻者,作為正在崛起的文化大國,應該擔負起自身的國際責任。今天,人類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華民族重新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日益走進世界舞臺的中心。中華文明的復興,需要站在全球文明的高度,吸收自古以來重要文明的成果,融會貫通,形成一個“源于自己而屬于世界”的嶄新文明體系。中國作為對世界負責任的文明古國,需要從全球視野考量資源配置,更加深入地融入全球體系,實現更大范圍的包容性發(fā)展,推動建立更加公平的全球治理體系。中國應積極推動文明古國之間的文明對話,倡導包容互鑒,共同挖掘民族文化傳統(tǒng)中的積極處世之道,復興燦爛輝煌的古國文明,建立世界文化新格局。這源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內在要求、建設文化強國須有的文化自覺以及現實世界的迫切要求。
中華文化崇尚和諧,“和”文化源遠流長,蘊涵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xié)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在中華民族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一段段佳話:西漢張騫兩度出使西域,三位求法高僧法顯、玄奘和義凈先后到達印度交流佛教文化,唐代各國使臣、商人、留學生云集長安,明代鄭和七下西洋等,中華文明兼取眾長、以為己善;而中華文明的成就,從絲綢到瓷器、茶葉,從醫(yī)藥到烹飪,從哲學到文學,豐富了世界各國民眾的物質與精神生活。中華文明的歷史告訴我們:開放是文明發(fā)展的重要條件,惟開放才能汲取其他文明的長處,惟開放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外文化的交流有利于雙方的文明發(fā)展。中國當下要增強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強,從文化大國成為文化強國,需要有這樣的文化自覺:對自己國家和民族文化的覺醒,同時對世界各國、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等有正確的認識,以使自己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在面對新環(huán)境、新時代時能夠不斷傳承、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在世界文化多元競爭發(fā)展格局中具有自主能力、取得自主地位,從而實現與時代同行、與世界同進。
開展國際合作 保護古國文明
放眼全球,文化底蘊最深厚的首先是舉世公認的四大文明古國:中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和古印度。這些文明古國曾經是世界上實力強盛的國家,經濟繁榮、政治穩(wěn)定、文化發(fā)達,特別是以獨特而輝煌的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不幸的是,長期以來,古國文明保護和傳承遭到來自兩個方面的嚴峻挑戰(zhàn):一是軍事戰(zhàn)爭帶來的野蠻破壞,古國文明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二是全球化浪潮下文化沖突加劇,守護人類共同價值的道路異常艱難。
2000余年來,無比輝煌的古巴比倫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逐漸凋零,消失在歷史的風煙里。冷戰(zhàn)結束后的20年間,相繼爆發(fā)了海灣戰(zhàn)爭、波黑戰(zhàn)爭、科索沃沖突、阿富汗戰(zhàn)爭、伊拉克戰(zhàn)爭,古國文明命運多舛。進入21世紀,人類文化遺產的保護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在阿富汗,塔利班摧毀了巴米揚兩座1500年前的珍貴大佛雕像;在伊拉克,孕育了古巴比倫文明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一直與戰(zhàn)亂如影隨形,文明古跡飽受摧殘;在敘利亞,聯合國分析認定至少有290余處文物古跡在戰(zhàn)火中受損。
伴隨經濟全球化日益加速,世界各國固有的生產與生活方式,朝著同質化的方向發(fā)展,受民族傳統(tǒng)的影響越來越小,西方文化借助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傳播平臺,呈現出前所未有的侵略態(tài)勢,而其他文化均處于邊緣位置!19世紀靠軍事改變世界,20世紀靠經濟改變世界,21世紀靠文化改變世界”,如今,文明古國面對的不僅是領土安全問題,還有更為重要的文化安全問題。應當看到,由于硬實力與軟實力的不平衡,導致眾多文明古國常常陷入有理說不出,或者說了傳不開的被動境地,國際形象被“唱衰”的情況時有發(fā)生。此外,自然災害的不可抗力則從古至今潛藏著威脅。
如何通過國際合作和聯合行動,更有效地保護多樣化的古國文明,保護人類文化遺產,已經成為國際社會亟須考慮并付諸行動的問題。實際上,文化遺產在今天不僅是古代文明的記錄和見證,更是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平等對話、和平共處的紐帶和橋梁。因此,對古代文明予以關注和研究,對全球文化遺產保護給予重視和支持,有助于提高文明古國在國際文化領域的參與程度,也有助于文明古國之間相互交流、學習、借鑒,更有助于提升人類社會面向未來的能力和水平。
在當今國際環(huán)境下研究和探討世界文明古國文化遺產保護問題,促進文化遺產領域同仁的交流與合作,推動世界古代文明在當今人類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持久作用,成為許多學者的共識。故宮博物院前不久舉辦“2016世界古代文明保護論壇”,多個國際組織和國家的文化與外交官員、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和博物館工作者都出席并發(fā)表了意見。通過充分深入的交流與對話,大家加深了對世界古代文明保護傳承現狀及所面臨的挑戰(zhàn)與機遇的相互了解,積極探索在當今國際形勢下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及古代文明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途徑。經協(xié)商,代表們還發(fā)起了《太和宣言》,宣告未來通過舉辦文化發(fā)展論壇、文物交流展覽、學術研討會等,攜手應對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所面臨的共同問題,聯合探討人類文明可持續(xù)傳承的有效途徑。這是故宮博物院做出的嘗試和探索,我們期待有更廣泛、更強大的力量,一同推進復興悠久文明這一事業(yè)。
世界文化新格局的構建需要頂層設計與戰(zhàn)略部署。一個嶄新的世界文明將在文明古國的團結中誕生。通過加強文明古國之間的對話、互動,搭建起文化交流與合作的平臺,擴展交流領域,尋求解決之道,面對國際風云變幻,發(fā)出文明古國的共同聲音,營造一個共享文明福祉的新世界。而中國的文化自信也將在這個新世界中不斷強化和彰顯,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也將會成為現實。
。ㄗ髡邽楣蕦m博物院院長)
《 人民日報 》( 2016年12月16日 24 版)
鄒廣文:在對話中增進文化共識 2014-04-09 |
按自己的節(jié)奏打出一副好局 2015-12-30 |
弘揚光大中華文化元素 2016-01-21 |
改革開放以來藝術作品中的共產黨人:密切黨... 2016-07-05 |
密切黨群關系 推動歷史前進 2016-07-05 |
文化自信有賴人民主體性發(fā)揮 2016-07-07 |
G20推開文化中國一扇窗 2016-09-09 |
重溫中山裝的文化自信 2016-11-21 |
在筑就文藝高峰中彰顯文化自信的力量 2016-12-05 |
2016,中國外交攻堅開拓的重要一年 2016-12-05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38)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11630) | 京ICP備11015995號-1 | 聯系我們:zgw@workercn.cn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廣媒)字第185號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