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文體-正文
奚牧涼:主旋律文藝作品如何贏得觀眾
//agustinmoreno.com2015-10-14來源: 光明日報
分享到:更多

  長期以來,讓主旋律文藝作品贏得更廣大群眾的青睞,讓主旋律精神從演員的表演真正走入觀眾的心坎,成為文藝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標。近期,為慶?谷諔(zhàn)爭勝利70周年,中國國家話劇院創(chuàng)排了話劇《中華士兵》,在這一方面做出了值得肯定的探索。

  然而,當前有觀點認為,主旋律文藝作品與其他文藝作品存在涇渭分明的差異,二者所宣揚的價值觀不盡相同,致使觀眾在欣賞主旋律文藝作品時,需使用一套有別于其他文藝作品的審美體系。甚至有觀點認為,主旋律作品不好看是理所當然的。但筆者以為,主旋律作品只要遵循藝術(shù)規(guī)律,在藝術(shù)上精益求精,同樣可以贏得口碑和市場。

  以話劇《中華士兵》為例,劇作家馮俐女士從“寫人”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規(guī)律入手,將她閱讀的大量史料轉(zhuǎn)化為劇中50余人的群像譜,在他們身上藝術(shù)地匯集了抗戰(zhàn)軍民的人物特點。在此之上,劇作家又著重塑造了十余個核心人物的所思所行,他們真實豐滿又各具性格的人物形象,讓觀眾從不同角度體悟到先烈如何奉獻、為何奉獻;最后,所有人物的奉獻精神又進一步凝聚,上升為貫穿全劇的精神氣脈,撐起全劇的精神脊梁。

  與很多主旋律文藝作品“講奉獻唯奉獻”不同,“要不要讓娃娃兵上戰(zhàn)場”“是為國捐軀重要,還是珍惜生命重要”的戲劇矛盾貫穿《中華士兵》始終,成為全劇探討的核心議題。應(yīng)該說,這一探討是真實的,也是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同時,這一討論又讓劇中人物的奉獻顯得更加寶貴、更為感人。無疑,本劇的主題具有當下意義的思考:面對戰(zhàn)爭,乃至面對人生,我們是應(yīng)該樹立集體主義的奉獻觀,還是應(yīng)該培養(yǎng)個人主義的生命觀?《中華士兵》最終明確地選擇了集體主義的奉獻觀,但正如其第三幕“論生”中,將領(lǐng)已幾乎決定珍惜年輕戰(zhàn)士生命,暫不讓娃娃兵上前線的劇情所展示的,劇作家在劇中顯示了對生命的珍視與尊重。這種基于珍視與尊重而最終作出的奉獻,更具有感人的力量。最終,劇作家通過該劇力圖告訴觀眾,“集體主義的奉獻觀”與“個人主義的生命觀”,其實有著殊途同歸的價值深意。劇作家雖落筆于戰(zhàn)爭,卻思索至當代,對如上兩種價值觀的探討與剖析,確實頗有魄力與深度。

  當然,《中華士兵》也并非盡善盡美,如果劇作家能夠進一步精煉文本、控制過于直白的情感與觀念表達,導(dǎo)演能在二度創(chuàng)作層面再精修細節(jié),《中華士兵》定能再上臺階。無論如何,《中華士兵》留給我們更多的還是積極的教義,它讓我們再一次深刻認識到,主旋律文藝作品也能夠噴薄出更加雄壯的感召力量,能夠真正走入觀眾的心坎,贏得更廣大群眾的青睞。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guān)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quán)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quán)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diào)為1024*768

掃碼關(guān)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