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隨著“陜西省作協(xié)副主席閻安被指用文物行賄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高洪波而獲魯迅文學獎”的消息在網(wǎng)上發(fā)酵,陜西文壇乃至全社會都對這一尚待證實的事件予以關注。文化部有關領導表示:“問題一旦查實,我們會嚴肅處理。”(據(jù)7月6日《中國青年報》)
坦率地講,多年來,包括魯獎在內的多個官方文藝獎項公信力低,屢被詬病。一個無法否認的事實是:評獎過程中夾雜著大量非文學、非道德、非公正的因素,腐敗已經(jīng)滲透到文藝領域。前一段,文化部召開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安排2015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會議指出,對在“文藝評獎評審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要確保把每一個問題都整改到位”。其中中國作協(xié)表示對評獎條例、評獎方法、監(jiān)督程序等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改進,以不斷增強評獎的公開透明與公平公正,維護和提高評獎的公信力,得到社會的廣泛好評。不過,雖然反復強調要嚴肅評獎紀律,杜絕不正之風,但是從新聞披露的情況看,文藝反腐似乎還沒有掀開冰山一角,很多文藝領域的舉報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一些線索或情況反映被束之高閣。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我們對文化領域的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認識還不到位,大都被視為文人之間的爭斗而采取了一種息事寧人的態(tài)度。
陜西“賄選門”的發(fā)酵超出了人們的預期,公眾想知道的是,閻安到底有沒有向魯獎詩歌評委高洪波行賄?是文人的互贈禮物還是花錢買獎?對閻安獲獎詩集《整理石頭》的文學成就該如何評價?還有多少人的文藝獎項是花錢或靠打通關系換來的?這些問題都需要給公眾一個交代。鑒于以往很多文壇風波都不了了之,但愿文藝主管部門以此次“魯獎賄選風波”為契機,一查到底,弄個水落石出,還魯獎一個清白,還文藝評獎一個清白,不斷促進文藝領域的反腐敗工作取得更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