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郭世佑先生的新作《歷史的誤讀》(三聯(lián)書店出版)擺在面前。我以為其價值在于給人新的歷史知識的同時,還給人以新的思想,新的價值觀,新的治史態(tài)度與新的思考方法。
最有思想快意的是作者觀念的新穎和論點的突破。他在《求真與當真》一文中說,“我曾冒昧地提出,中國近代史研究需要理論的突破。所謂理論的突破,意即對某些未經(jīng)確證卻已先入為主的歷史觀、理論框架與相關(guān)定論,以及支撐有關(guān)定論的思維定式與方法的突破!
這本書記錄了作者20年來在近代史領(lǐng)域辛勤耕耘的艱難歷程和豐碩成果。一些觀點在當時曾被當作異端,現(xiàn)已被史學界接受,成為我們時代所共享的“常識”,一些思想在當時是驚世駭俗,此后史學界仍在討論,今天讀起來,卻還能感覺振聾發(fā)聵的力量。
《歷史的誤讀》對理論和歷史觀的突破意義重大。郭世佑說,“對于歷史專業(yè)的本科生與研究生來說,近代史學科乃至整個歷史學能給他們提供什么樣的思維方法,遠比歷史知識的積累重要得多!蔽液苜澩壬挠^點,不僅僅對學生,對成年人和整個社會也是一樣。
近代史理論的突破從哪里出發(fā)?這一點郭先生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就是從史料開始,從事實出發(fā),實事求是,走實證之路。他的史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歷史事件與人物本身的史料;二是當時歷史條件的史料。一般學者都會注意到第一點。郭先生的不同之處在于他更注重歷史條件,注重全面地聯(lián)系地辯證地把握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亞里士多德說,“歷史不能只記載一個行動,而必須記載一個時期和這個時期所發(fā)生的涉及一個人或更多人的一切事件——不論有些事件之間的聯(lián)系有多不連貫!
今日之中國面臨著偉大的使命,復雜的局面,艱巨的征程,如何“凝聚人心,攻堅克難”?真實的歷史、真誠的對話是形成共識的基礎,形成中國精神的基礎,形成中國軟實力的基礎。中國古代哲學把“誠”作為客觀的“天道”來看!抖Y記·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薄罢\”是世界的客觀規(guī)律,為中國文化之大道。誠之道,民鮮久矣!從這個意義上講,《歷史的誤讀》就是想讓中國從真實的歷史走向真誠的現(xiàn)實,讓真誠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品質(zhì),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追求。
新民晚報:不能憑一家言修改教科書 2009-04-23 |
新民晚報:不能憑一家言修改教科書 2009-04-23 |
人民日報海外版:歷史熱如何走出“瓊瑤”時代 2009-09-17 |
人民日報海外版:歷史熱如何走出“瓊瑤”時代 2009-09-17 |
胡小麥:總統(tǒng)府商業(yè)化緣于歷史敬意的缺失 2011-01-11 |
光明日報:溫故“一九四二”,憧憬“中國夢” 2012-12-04 |
張海鵬: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假 2013-02-17 |
張海鵬: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假 2013-03-08 |
話外音 2014-01-07 |
人民日報:讀點歷史,開闊視野 2014-0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