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文體-正文
劉 曉:擦亮文化南京“特色名片”
//agustinmoreno.com2014-08-11來源: 南京日報
分享到:更多

  魏晉的人文氣韻、六朝的名士風流、明清的科舉典章……隨著今天六朝博物館和科舉博物館的建成開放,這些略帶神秘感的歷史章節(jié)都將向公眾撩開面紗,在讓市民游客實地體驗、大開眼界的同時,也為歷史文化厚重的南京新添一筆濃墨重彩的特色印記。

  無論是異彩紛呈的六朝時代,還是延續(xù)千年的科舉興衰,南京無疑都是其中“繞不過去”的節(jié)點和樞紐城市。前不久,筆者參觀了浙江省博物館古代陶瓷特展,本以為展品都是當?shù)亍白援a(chǎn)自銷”,可走到起源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越窯青瓷展區(qū),看到這樣一則標注:“東吳、東晉至宋、齊、梁、陳六朝均定都于建康(南京),當時建康城宮廷和民間所用陶瓷器物,多為江浙一代燒制”,看到眼前一件件造型別致、形態(tài)精美的瓷器,六朝時代南京城的富麗繁華、人文鼎盛立即讓人浮想聯(lián)翩。

  從墓葬石刻、柱礎(chǔ)華表、宮殿遺址到文廟明樓、科場號舍、試卷典籍,南京擁有的六朝和科舉文化“獨家珍藏”不勝枚舉,這也是城市獨樹一幟的文化標識。但須看到,文化的生命力在于走出來、亮出來,和人親近,融入生活,如果僅僅束之高閣、藏于地下,只能說是在“沉睡”。比如,六朝時期的南京城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和古羅馬城并稱為“世界古典文明兩大中心”。但是相對于古羅馬城的遐邇聞名,知道六朝古都南京當年城市地位和影響力的人恐怕并不太多,不能不說,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看得見、摸得著的系統(tǒng)展現(xiàn),讓人身臨其境感受到。

  中國的城市擁有數(shù)千年歷史的可以排一長串,但正因如此才更須自我審視,什么才是精華中的精華。西安把漢唐的大氣表現(xiàn)得魅力十足、杭州把南宋的風雅描繪得淋漓盡致、北京把元明清三朝帝都的巍峨雄渾呈現(xiàn)得氣勢磅礴,就是湘西、皖南那些古村小鎮(zhèn),也無不在打造“特色名片”上做文章,有了特色,才有味道,才讓人難忘。六朝博物館和科舉博物館從開工建設(shè)到建成開放一直引來廣泛關(guān)注,原因正是如此,公眾期待的是通過博物館打開一條“時光隧道”,讓人們在此對話廣袤歷史,找尋城市記憶,領(lǐng)略和感受獨具魅力的城市精神氣質(zhì),真正把六朝文化、科舉文化從沉睡中喚醒,成為古都南京又一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文化品牌。

  近年來,南京一直注重六朝、明代、民國等自身特色文化的保護發(fā)掘展示,新建了一批專題性、特色性的文博場館。比如近期明城墻的全線開放、南京直立人化石博物館的建成等,讓一段段特色鮮明的“南京記憶”生動再現(xiàn)。應(yīng)當說,打造特色文化名片既需抓好“題材”,更要講好故事,在豐富藏品實物、豐富展陳形式之外,用現(xiàn)代人更加熟悉的方式,推動藏品與市民百姓尤其是年輕人的交互、溝通,不斷進行功能的開發(fā)、延展、升級。期待著新建的“兩博”在這方面帶好頭,讓文博場館建好更要用好,真正成為外地游客到此驚嘆的“文化客廳”,市民百姓常來坐坐的“精神書房”。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guān)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quán)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quán)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diào)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