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文體-正文
何勇海:《雷雨》公益場成“爆笑場”的N個猜想
//agustinmoreno.com2014-07-30來源: 山西晚報
分享到:更多

  著名話劇演員楊立新日前連發(fā)多條微博,對《雷雨》遭遇觀眾笑場大表不滿。據悉,7月23日北京人藝上演經典劇目《雷雨》,演出恰逢人藝常規(guī)的“公益場”,即專向大中學生的低票價專場。未想演出中屢屢有觀眾在不該笑的地方哄堂大笑,令本輪出演周樸園的楊立新感慨:“《雷雨》的‘公益場’真令人失望,這樣的‘公益場’不演也罷!”(7月29日《中國青年報》)

  話劇《雷雨》展現了一個發(fā)生在上世紀二十年代的慘烈悲劇,骨肉分離卻以仇人身份相見,兄妹手足卻迸發(fā)出愛情火花,封建思想和自由主義強烈對抗……對倫理綱常的鮮明關注,對人情冷暖的深刻剖析,使它成為中國話劇史上 “悲到讓人無從流淚無從釋然”的悲劇。

  如此一部被公認的經典悲劇,本應打動生活在幸福中的當今學子才是,緣何舞臺下爆發(fā)出的卻是一陣陣歡快的笑聲,且“貫穿全劇”?

  這首先折射出一些大中學生藝術修養(yǎng)缺失,悲喜觀念顛倒,道德評判觀念混亂。如今是個文化多元、觀念多元的時代,各類電子媒體帶來的快餐文化大量入侵,各類選秀節(jié)目風起云涌、高歌猛進,《小時代》等青春偶像劇拉攏迎合,又有多少年輕學生喜歡觀看嚴肅話?再加上他們對中國戲劇經典的開山之作《雷雨》的寫作背景可能還不太了解,哪里懂得作者 “以一種悲憫的情懷來俯視這群地上的人們”的用意?

  甚至可以這么說,《雷雨》公益場成“爆笑場”,還凸顯一些大中學生對傳統(tǒng)藝術缺乏最基本的尊重。

  話劇表演畢竟不是純粹的娛樂搞笑,還有熱愛傳統(tǒng)藝術的精神內涵蘊含其中。傳統(tǒng)藝術呼喚年輕觀眾,年輕觀眾也要尊重傳統(tǒng)藝術,尊重一心為戲的話劇演員。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人藝的演員們還在秉持嚴肅和誠意,堅守對藝術創(chuàng)造的篤定追求,實在是難能可貴。遇到頻繁笑場,委屈與憤懣亦在情理之中。

  除了觀眾因素,《雷雨》成大中學生眼中的“雷劇”,或許也有《雷雨》臺詞和表演與時代有代溝之故。比如有觀眾認為,“演出中角色之間的互動方式太夸張”,“演繹方式有些拿腔拿調”,“說話方式像80年代的譯制片”等。

  《雷雨》自首次公演至今已有80年,被無數次搬上舞臺,成為北京人藝的“看家戲”。但劇本好不等于演出好,其劇情、臺詞、演出風格等如何面對一代又一代年輕觀眾,如何根據新的觀演關系作出新調整,值得深刻反省。

  《雷雨》遭笑場不是一個孤立現象。一部青春偶像劇即使含金量很低、惡評如潮,亦能引得趨者如鶩,賺得盆滿缽滿;一部充滿悲憫情懷的經典悲劇即使振聾發(fā)聵,亦會被一陣陣不正常的笑場所干擾,如此荒誕的現實,難道不是傳統(tǒng)文化失落、文化語境失衡的表征么?

  如何進一步弘揚傳統(tǒng)文化,提升年輕人的藝術修養(yǎng),扭轉社會的文化審美,如何讓經典超越時代,是不可松懈的命題。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