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當下的國產(chǎn)電影市場,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在商業(yè)大旗的揮舞下,創(chuàng)作只是表層地反映歷史圖景與現(xiàn)實生活,缺乏一種蘊含文化意味與藝術品格的風范。所以,一些電影看上去只是淺顯的“一馬平川”,要么是無關痛癢的“段子”大雜燴,要么是時尚明星的銀幕“豪華游”,要么是高科技編織的“繡花枕頭”,直接甚至粗暴地訴諸視聽,與心靈的震顫和暖意無關。在這樣的電影語境下,《衍香》有著一種獨特的精神指向與審美追求。
這部電影塑造了一個感人、偉岸的母親形象。林學英早年喪夫,一個人拉扯著三個孩子長大。大兒子魏天啟謀得一份教職,并且與村上的書記家攀上了親,訂婚酒都操辦了,就等著敲鑼打鼓迎娶新娘。就在這個當口,魏天啟跟城里來的同事何菁菁好上了。外在的矛盾頓時升溫,內(nèi)心的沖突驟然凝集。按理說,這樣的故事,講述的背景可以隨意安排,但如果沒有尋覓到哪個最合適的,就可能淪為一般的情感劇。《衍香》的成功之處在于,它找到了獨特的“這一個”——故事發(fā)生在福建龍巖的客家土樓里。這樣的選擇,導致即便是情感劇,也有著濃濃的文化風韻。
林學英的身上,最大程度上集納了母親形象的精華。她以一副瘦弱的肩膀,扛起家庭的重任。作為一位客家媽媽,“跌鼓”(客家話,“丟臉”之意)成了她為人行事的一個禁忌,“莫跌鼓”成了她堅強內(nèi)心的一個支撐點。她始終在維護著家庭的尊嚴,特別是兒子魏天啟的人格尊嚴。她牢牢地捍衛(wèi)著一些約定俗成的“集體無意識”,以求獲取精神上的安寧。
但是,當她面對的人與事發(fā)生不期的急轉(zhuǎn)彎時,她也能迅疾地調(diào)整自己的價值觀——她起初始終不肯接受兒子魏天啟與何菁菁之間的關系,但當她得知何菁菁懷孕了,要到醫(yī)院人工流產(chǎn),即便進一步得知這個孩子不是自家骨肉時,依然把真相吞進了肚子里,以一種無以丈量的胸懷接納了何菁菁。此時,電影對這個人物的塑造趨于飽和:她是傳統(tǒng)禮教的守護者與踐行者,但在強大的生命意識面前,她將傳統(tǒng)禮教擱置在一旁,以樸素、純粹的現(xiàn)代人格,將滾燙的生命擁入懷中,洋溢著人性的光輝。
林學英是編導濃墨重彩描述的一個人物,是他們的情感寄托與精神依附。林學英的堅守與突圍,有著內(nèi)在的邏輯支撐。她逃脫不了自己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壤。福建客家土樓是一個封閉、自足的建筑體系,一心地悶著,有著拒人千里之外的傲氣。但是,從更為宏觀的角度鳥瞰,土樓又有著明亮而寬闊的天地視野,擁有開放的胸襟,與周遭保持著適宜的、恰到好處的接觸與溝通。林學英的性格變化軌跡,與土樓的性格有著內(nèi)在的契合!傲謱W英”這個名字本身就耐人尋味,一個“學”字,與土樓承載的客家耕讀傳家的文化傳統(tǒng)有著隱約的呼應。所以說,林學英是《衍香》顯在的一個“主角”,而土樓是隱含、沉潛在一旁的遠遠的“主角”,這里才是故事生發(fā)的源頭。這也是為何這部電影原名《客家媽媽》,最終更名為《衍香》的內(nèi)在動因——衍香樓是故事發(fā)生的具體所在,也是福建土樓的代表,取“繁衍子孫昌盛發(fā)達,書香門第世代流傳”之意。
土樓是客家文化的一個外在標識,也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諸多要素的承載者。在當下,“系統(tǒng)梳理傳統(tǒng)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ǎn)、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已經(jīng)成為亟待破題的一道號召令。中華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喚醒與復活需要“小切口”,再通過藝術化的呈現(xiàn),融入文化的滋養(yǎng),撞擊出新的質(zhì)素,成就“大格局”。從這個意義上說,《衍香》是一個有益的嘗試。